做好科学启蒙,用好科学资源

2019-09-10 09:47:02蓝子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科学

蓝子婷

【摘要】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科学不是一种科目,而是一种思考方式,科学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如何做好科学启蒙,用好科学资源为小学生的幼小衔接铺路,成为需要面对的紧要任务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低年段的小学科学,并就笔者对于如何用好科学资源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探讨用好科学资源,做好科学启蒙,旨在更好地提升农村学校小学科学的幼小衔接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幼小衔接;科学启蒙

一、做好科学启蒙

(一)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

科学不是一种科目,而是一种思考方式,科学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思维,而学生认识世界需要有三种科学思维:实事求是、逻辑思维、批判思维。

1.实事求是,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之上,特别是定量的数字依据。科学领域内,一个理论是一定有事实去支持它的。所以,需要孩子通过实验取得数据,来证明理论。

2.逻辑思维,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简单讲,可以把它理解为因果关系。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人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如果能够辅助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会对学生认识世界,进行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3.批判思维,是一个中性的词,核心是客观的怀疑态度。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才逐渐建立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比宏伟的“科学大厦”。

这三种思维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的科学探究锻炼。而在《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科学探究的8要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然后再次提出问题,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

(二)科学教育具有前沿性

1.原因一,学生生活的时代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能力不可或缺。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谣言,具有思辨能力,对他们来说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2.原因二,人类的知识已经积累到丰富的程度,并且积累还在加速,这就意味着未来知识可能是一种被封装的黑箱状态。而作为老师,无法教学生未来的知识,但是却可以教他们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去了解某个原理,以及有相应的能力去创造知识。

3.原因三,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科技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科学思维,这是目前来看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继承下去。

理想中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一个金字塔。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是训练学生的品格,包括好奇心,热情,有趣,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如何有勇气在明知道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也是非常需要老师帮助培养的。以这样的品格作为基础,再上面是方法论的内容,包括逻辑,审辩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最表层才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授的知识类的内容。方法论和品格才是我们科学启蒙中更需要重视的东西。

二、用好科学资源

科学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区域和临近区域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科学资源可为孩子提供学科学的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科学经验和生活,使孩子学习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欢乐。《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应与家庭、社区资源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更好地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利用科学资源的粗浅看法:

(一)一草一物皆是资源,问题任务双管齐下

利用学校的一花一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活跃思维,广泛吸取知识。而老师在给学生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设计问题或者任务清单给学生去完成和思考。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事物,所以很难自发生成深度思考,需要老师通过问题任务来“搭脚手架”

如,一年级《寻找秋天》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以前单独向学生介绍秋天的特征的教育模式,变为先组织学生到学校花园,提出任务“寻找秋天的证据”,让学生分小组寻找、观察、收集秋天的痕迹,让他们观察真实的秋天。

当学生有初步的探究技能后,会进一步细化他们的探究要求,但同时也会更多地提出结构问题,目的是规范学生探究的技能,同时引发学生更发散的思考。比如,三年级有一课讲“节约水资源”,而刚好我们学校门口就有一条河。所以在上课时,笔者直接先把学生带到河边,让他们思考两个问题“这条河有什么问题?”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利用好一草一木后,学生所得知识的多样性、丰富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同时,开启了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研究的愿望,也许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个“小爱因斯坦”将会在这里诞生。

(二)促使学生接触科技制作,帮助他们开阔眼界

在学生生活的周围,由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活用品,还有儿童玩具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因此,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为学生所理解的科学技术产品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奥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牢牢抓住每一次可以增长学生见识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

如,在“车的主题活动中”,笔者首先会让学生从家里带自己的玩具车回学校,学生会很开心。然后会让学生分析车的结构,车的每一个部件的作用,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辆小车。按照年级的不同,低年级的是直接设计按照材料包的材料组装最简单的车,中年级学生拼装电动车,高年级是用生活中的材料自行设计环保车。同时,笔者还抓住了佛山市车辆模型比赛的机会,组织了学生参加车模型比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低年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并不出色,但作为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锻炼机会的。学生在学习了科技成果后,更容易感知了高科技在生活的运用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科技工作者是多么的伟大,激发他们学科学的欲望。

(三)保护孩子的幻想,教会孩子科学方法

科学是讲究实际、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但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孩子的幻想,在学习活动中,笔者总是适宜地设置问题情境,触发幼儿的幻想。如,在“磁铁”的活动中,笔者设置一个故事环境,让学生模拟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然后用科普剧的方式让学生即兴表演他们想象中的南极和北极的关系。

同时,笔者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孩子使用思维导图法、反证法、对比法、六个帽子法、头脑风暴法等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可以把一些科学前沿的理念渗透给孩子们,例如,STREAM理念、创客理念等。

利用科学资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时,笔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的同时,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来弥补科学活动的不足。我们只有把科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拓宽科学教育的空间和内容,更新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做好科学启蒙。

参考文献:

[1]练晓迪,冯文全.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49-153.

[2]孟宗璧.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14):90.

[3]李娟.家園校捆绑 为科学衔接搭桥[N].中国教育报,2018-11-25(003).

[4]李晓菲.浅谈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06):174-175.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科学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8:27:59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