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整本阅读相伴 携经典作品同游

2019-09-10 07:22马奕芹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开展经典阅读

马奕芹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下为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阅读方式,也被写进2017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但是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又以哪些作品作为阅读对象,以什么方式深入推进校园整本书阅读活动,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实践的。

关键词:经典阅读 整本书阅读 活动开展 成果展示

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铺天盖地的头条、安利、解密,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阅读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温儒敏教授针对这一问题表示:人们手机阅读的方式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就是思维的碎片化、阅读的快餐化、表面浮浅化等。老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踏上阅读之路?应该指引学生欣赏沿路的哪些风景呢?

一、阅读原则的确立

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孩子阅读整本书。作为教育界重量级人物,叶圣陶和温儒敏两位先生,先后呼吁大家要重视整本书的阅读, 2017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广泛深入的阅读,是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倡导的。其中再三强调了阅读整本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不但如此,整本书阅读还有许多益处:其一,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思想体系、语言风格,在周国平的深邃冷峻中,在毕淑敏的知性细腻中,成长为内心丰盈、思想成熟的人;其二,有利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因为没有深入的了解就没有批判的资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而整本书阅读的对象首选的是经典作品。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这就是说,你向最上等的学习,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向中等的学习,那最后的成就只会更低一个等级了。所以,我们应该阅读那些经时间考验过的好书,那些能给阅读者提供宝贵经验的好书。

二、阅读活动的开展

基于以上两個重要观点,语文备课组的全体同仁从内容的筛选、过程的把控两个方面入手,探索性地开展校园阅读活动。

我们首先关注阅读内容的筛选。高一阶段,我们向学生开出书单,重点推荐《苏东坡传》《世说新语》《亲爱的安德烈》《古文观止》《精神明亮的人》《泰戈尔诗集》,覆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也兼顾了小说、散文、诗歌。高二阶段,由学校牵头与皖新传媒合作,开展“校园共享阅读”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列出书单,皖新传媒提供图书,每种图书150本,一共15种图书。其中有《儒林外史》《活着》《洗澡》《平凡的世界》《一九八四》《中国文脉》等。与此同时,在寒暑假期间向学生推荐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孔尚任的《桃花扇》、梁衡的《把栏杆拍遍》、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当然,在阅读了推荐的作品之外,也有很多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经典。这些作品涵盖戏剧、小说、散文、传记等,学生的视野一步步开阔。

内容确定后,关注阅读过程的有序推进亦不能放松。阅读时间分平时在校期间和寒暑假期间。平时在校期间涵盖了每个星期固定的阅读课与课外活动时间。与同学商定一本书的阅读时长,平均两个月换一本书。我班从2017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2018年12月份结束,平均每个学生读了7本书。寒暑假期间向学生推荐阅读作品,要求散文集与小说各读一本。在高一的寒暑假期中,我班学生每人至少读了4本书。学生阅读量的大大增加,带来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比如,一个理科学生以往写作纯粹口语表达,几乎从不考虑事例典型、语言简练的问题。在读完《中国文脉》后,他写了一篇关于“胸怀天下”的文章,居然反对余秋雨在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类中把孔子排在庄子之后的观点,他认为从文学的人文价值上看,推行“仁、义、礼、智、信”的孔子要高于梦蝶的庄周。这就体现了阅读对于个人的影响。他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可以在对余秋雨观点的反复品味或今后的阅读中调整,但学以致用的精神值得肯定。阅读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可见一斑。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必不可少。我们平时的教学罕有阅读整本书的指导。在阅读课开展之初,我就与学生共同讨论应该如何阅读。我指导学生拿到作品后先看题目,了解所要阅读的作品的大概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在阅读完后做出回答。然后要阅读前言和目录,这样能让我们对作品有个大体了解,比如《精美诗歌》的前言表示我可以从哲学的研究上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但要是想考察这个民族的生存意识和存在状态,就要读它的诗。由此,学生就明白了读诗的意义。目录则交代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比如《世说新语》的目录,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阅读。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过多地重视精读,课本里一篇篇的范文抽丝剥茧地细细分析,而在现实的阅读中,很难每一本书都这样去读,因此我们还要略读和跳读。陶渊明就表示他“好读书, 不求甚解”,宋代陆象山也说“(读书)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些前辈都告诉我们读书要学会略读,不能一味地死抠字眼。美国作家艾德勒和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说“阅读一本书,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检视阅读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略读。这有利于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并使我们的阅读提速。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读者在进行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时,核心就是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力找出答案。在阅读一本书时,有四个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始终带着问题阅读,从阅读中解答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成果。阅读一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以这个问题为线索,不断地探寻答案。

四、阅读成果的展示

虽然说阅读是私人化的行为,但这不妨碍在与大家的分享中,更深入地解读作品。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商讨确定下来的阅读分享形式多种多样,即阅读报告、读书沙龙、经典诵读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指导学生选择的切入点越小越好,选择的内容越丰富越好。优秀的阅读报告将推荐给大家,以供学习。比如高二(15)班的林葆华的《忍无可忍 无须再忍——林冲“风雪”山神庙》中将林冲与李逵作比较:

在《水浒》中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林冲体现的是社会性,而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沒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于两难之中,因为他纠结,所以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说林冲是黑色的,畸变的。所以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这是真的。最难写的便是这两个人: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狂放,它考验的是一个作家能否放得开;林冲则是考验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一个作家能否收得住。施耐庵在一部小说中同时完成了两个如此难写的人物,我敢断言,如果他不算旷古一人的作家,也算是一流的作家了。

这里不仅比较了两个人物,还点评了作者施耐庵的创作能力,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如果不是真真正深入地阅读,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读书沙龙,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六七人一组,群策群力,有的组是一位代表发言,有的组是两三位同学从不同角度阐述。台下还有质疑者主动上台反驳,气氛非常热烈。拿《了不起的盖茨比》阅读沙龙为例。有的组重点解读“盖茨比如何了不起”这个问题,有的组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作者塑造黛西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有的组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比较黛西与乔丹·贝克,更有一组同学将黛西与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刻花玻璃酒缸》里的伊芙琳放在一起比较,思考那个浮华时代女性的命运。

诵读经典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诠释自己喜爱的诗篇,“为你读诗”的课堂上,诗与远方历历在目,声声在耳。那边英国18世纪诗人蒲柏的《隐居颂》的余韵还在教室空中回旋,这边陶渊明的《饮酒》已经响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诗人在教室中对话,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诗歌从同学们口中倾吐。

学校阅读课程给予了学生一个阅读的平台和氛围,但也因为它自身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产生诸多问题。比如,如果管理,如何推进?是放任自流,还是整齐划一?很多地方我们都需要不断探索改进:成果分享的形式能不能再丰富些,比如,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身临其境——经典原文诵读、二次阅读再品味等;平台能不能再扩大些,从年级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校际,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推广学生成果,将学生作品以个人为单位编撰成书作为个人成长手册。

共享阅读之路,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

[2]李世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6册)[M].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17.

[3]莫体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3-44.

猜你喜欢
活动开展经典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活动线”引导化学高效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基于科技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探讨
农村小学“主题教研”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