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
摘要: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意。这种将已知量和未知量,相聯系起来的策略十分有效,在帮助小学生们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抽象的学科,低年龄段的学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们在地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征,教师们可以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使数学问题直观的、简单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提高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使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1.画图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的心里具有这样的特性,儿童通常在六到九岁进入绘画的图示阶段,在生活环境中一些艺术因素的影响,使儿童产生造型意识,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个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儿童具有很强烈的画图愿望,学生们往往敢于下笔,勾勒出形象天真的东西,做到真正的意到笔到。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龄段的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尚未成熟,而是处于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观察分析归纳等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够了解,因此学生们更愿意模仿常见的问题来解决新的问题。小学生们汉字储备量尚不足够导致小学生们不能够深刻的理解题干。对题意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心理要求教师应当将画图作为媒介引入解题过程中。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感受,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画图并不是单纯的画图,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1为便于学生理解题意,画图帮助学生
利用的画图的方式,将题干中的信息表示在图中使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学生在图中学习更加易于理解问题。是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寻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人教版教科书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参观动物园,小丽第10个,小雨第15个,问小丽和小雨之间有多少名学生。很多学生不会选择画图的方式,而是直接写出15-10=5(人)。由于学生没有画图,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坚持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在画图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图的画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将15个圆圈全部画出,标出小丽和小雨的位置,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只画出第10个到第15个,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标明了数字。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可以清晰的理解问题的含义,得到正确的答案。
2.2画图使数量关系更加清晰
低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理解,就是缺乏生活经验导致的,低段的学生难以利用文字归纳总结。画图可以帮助学生们总结问题,清晰的发现图中的数学关系。
例如购物类型的问题,一张文具店的图片,文具用品上面标出了各自的价格,文字说明一只铅笔的价格,问学生们5支铅笔多少钱?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对于低段的学生们来,途中有很多的我用的信息易使他们将信息混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有利于解题的帮助?紧接着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在途中发现问题的解法。提高类似的问题解决后,学生们会发现这类问题都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们对于乘法的理解,明确单价和总价间的关系,便于学生进行问题的总结。
2.3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利用画图作为中间媒介,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绘制成图形,转化自己的逻辑思维,您的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形,化静为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例如有这样一道问题,一根木棍2米长,要将这个木棍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5分钟,问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学生经过画图后,答案一目了然,一个圆圈代表一段木棍,一根竖线代表锯一次,锯成5段需要4次,正确的答案是需要20分钟。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画图,在图形中找到解题的答案将抽象的问题转化的更加直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画图对于解题的价值。
3.结语:
学生们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这种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增加使用画图解决问题的频率,将画图的策略渗透到学生们日常解题的方法中来。在不断的画图渗透中,使学生们最终形成解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薛海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思考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孙小芹. 略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 小学教学参考,2015(14):53.
[3]丁美玲.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当代教研论丛,2018(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