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

2019-09-10 01:16陆一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陆一峰

[摘要]目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式,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抑酸治疗。对比经过差异性治疗后,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概率。结果:以上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药物治疗有效(p<0.05),其中实验组合对照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疗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后患者的疾病情况发生率也无关。结论:综上所述,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得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70-02

国外对幽门螺杆菌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表示其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存在根本差异。采用胃镜检查,认为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存在差异。虽然这些疾病都会表现为反酸或者是胸部疼痛等。但是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范围也存在差异。其中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或者是胃癌导致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疾病,这些疾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第一类性致癌因子,是一种特殊的细菌感染类型疾病之一。而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其发病原因多是因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导致,疾病并发原因也可能是胃食管交界处的抵抗反流屏障障碍以及食管清除能力异常、胃内压增高存在的原因。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比经过差异性治疗后,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概率,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1例,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2.4±4.45)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3~44岁,平均年龄为(32.3±3.45)岁,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抑酸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0例,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3.4±1.45)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0.36±3.75)岁,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差异性治疗。对实验组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式,用药为20mg奥美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86;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1000mg阿莫西林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32;生产企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500mg克拉霉素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283生产企业: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天用药2次,持续用药7天后,持续取20mg奥美拉唑治疗,每天用药2次,持续用药1个月。对对照组进行抑酸治疗,用药为每天取20mg奥美拉唑治疗,每天用药2次,持续用药1个月嘲。

1.3观察指标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情况。随访停药一个月以及停藥三个月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情况。经过治疗后,在对应的检测下呼吸道粘膜,并行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14C呼气试验,若≥2组实验检查结果呈阳性,则提示患者存在Hp感染。对比经过差异性治疗后,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2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对比(见表1)

2.2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2.2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对比(见表3)

3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表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原因是患者的关括约肌功能性障碍,导致了胃内容物反流到了食管,经过长时间的酸性、碱性的范接触物接触,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慢性炎症,让食管粘膜发生损伤。结合对应的研究表明,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下降,食管癌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触发了反流性食管炎。但是这种想法没有得到明确的医学证明。但是临床可以通过提高消化性胃溃疡疾病的治疗方式,来促进临床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甚至是改善,治疗患者的反流病。本次对比研究经过差异性治疗后,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概率。以上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药物治疗有效(p<0.05),其中实验组合对照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疗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后患者的疾病情况发生率也无关。综上所述,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得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艾普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