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琳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结合集体教育活动,在保证数学学科系统性和专门性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数学学习的机会,从而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全面支持。以下是我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数学教育;兴趣培养;创设活动;随机教育
一、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纲要指出,要讓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因此,激发和保护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素材。例如,小班幼儿对玩具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学习“5以内点数时”拿出各种各样小朋友感兴趣的玩具来让幼儿学习点数,以激起幼儿们的兴趣。把幼儿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就能很快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在学习“认识上与下”时,我也采用同样方式,将玩具以及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面和下面,请小朋友说出自己最喜欢玩具所放的位置,让幼儿直观、轻松地理解并认识了上和下的概念。除了玩具,动物对幼儿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小班数学“认识长和短”中,我利用袋鼠、猴子、小猫、小老鼠以及小兔子等动物,让幼儿自己观察动物尾巴的长短,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长、短概念。总之,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的活动
为了配合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固定的活动,也可以设计一些临时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游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在一次图形认知和集体教学活动后,我让幼儿进行搭积木游戏,幼儿在拿到积木时,看到跟教学活动时认识的图形一样,都很兴奋,都各自拿着自己的积木说出图形的名称,感到自己认识了新事物,学到了新本领而自豪。又如,学习了2和3的形成后,在接着的大课间活动中,我让幼儿玩“捉小鱼”的游戏,先捉到一只小鱼,接着又捉到一只就变成了2只,让幼儿知道,1添上1就是2。然后手中有2只小鱼时又捉到1只就是3只了。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而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了游戏中,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三、将数学贯穿在一日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不以一定的数量形式存在,无不体现着一定的数学概念和数理逻辑关系。日常生活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能为幼儿提供宝贵的数学学习机会和经验。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在晨间锻炼拍皮球、跳格子等活动时,我们可以锻炼幼儿的数数,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引导幼儿边数数边看自己拍了多少下以及跳了多少格子。接着的早餐时间,如吃包子,吃完了1个又吃1个共吃了2个包子,巩固了小班数学中2的形成。又如,课间操活动时可以让女小朋友排成一队,男小朋友排成一队,让幼儿看看女小朋友多还是男小朋友多,无意中就让幼儿将数学中的“多、少”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明白。此外,幼儿也可以参与以下活动:清点用餐人数,派发与摆放餐具,观察点心的形状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幼儿的计数、对应、形状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离园环节,教师通常会处于忙碌状态,但如果有渗透数学教育的意识,妥善安排,不仅能改善离园环节的忙乱状态,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例如师幼共同回忆当天在园活动,以帮助幼儿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概念。还可以请幼儿思考昨天你做过什么?今天你又做了什么?明天你还想要做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相信有鲜活事件的支撑,幼儿对“昨天、今天、明天”这样的抽象概念更容易理解。
总之,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将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只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体验,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割裂开来,那么,幼儿的数学学习就会成为一个缺乏生机的封闭系统。因此,我们要足够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放飞区域,收获梦想——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班数学区域活动[J]. 陈琳,王文云.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10).
[2]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现及价值解读[J].王淑桃.学周刊.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