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化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学校教育应跟上教育改革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陈旧刻板教学观念,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创新型课堂,营造灵活、自由的教学氛围、推广实践创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架构进而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标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化学学科作为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全部教学形式、内容和目标改革,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简要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转变发展瓶颈和原因,剖析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具体策略,为优质化学课堂改革创建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问题思考;策略探究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转变发展瓶颈
(一)改革发展瓶颈现状
首先,高中大部分化学教师通过长年累月的教学经验积累形成自己固定的一套教学模式且长期遵循不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过于依赖教学经验而忽视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课程往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的改革。
其次,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自我总结,加之课业繁重,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过度依赖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和固定公式概念,忽视自我能动性作用,缺乏理性思考,被动接受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够及时掌握知识重难点,加大了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学习兴趣降低,容易造成公式思维,无法完成有效的学习。
最后,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化学教学资源供不应求,无法有效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压缩实验课程时长,用演示的方案为学生讲解化学原理,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不足,不能够全面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抽象概念,使课程改革遇到瓶颈。
(二)发展问题出现原因
首先,教育改革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重知识传播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的推动作用、态度上的决定作用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性格心智趋向成熟的阶段,然而此阶段课业繁重、科目众多且即将面对高考的现实情况往往导致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应试技巧和答题方法上,忽视对于化学科目的正确认知和情感认同,教师在新课改中角色定位没有做到及时转变,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且不能在学科认知上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重壓下对于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没有探索兴趣,教师应当深刻认识高中年龄阶段学生心里特征和实践能力,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形象具象化才能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保证,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教材内容的讲解,缺乏师生互动和相互间的问题讨论,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抽象概念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模式及眼界上的开拓创新,长期以往,学生变成应试教育的机器而不能得到自我价值的发掘和深度实践,使学生对于化学科目出现厌烦、躲避甚至放弃的态度,更难以保证化学教学改革目标。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转变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化学教学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的障碍和原因分析得知,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能够满足新课改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兴趣消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等复杂情绪中,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自信心,对此应当及时在教学模式和理论基础上作出转变。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整体概括理论知识结构框架,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创建知识结构体系,正确把握重难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学习的前提和根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受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的限制,高中化学建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直接影响学生课堂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培养,趣味十足的教学环境往往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固定陈旧教学观念、发散教学思维、强化改课理论认知,摆脱传统课堂刻板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契合教学改革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出发,实践、思考并完善创新教学框图,得出不同的教学思维导向方案,从而对教材知识进行转化迁移、分析重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知识体系,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让学生从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快速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重视课堂导入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转变固化思维认知,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课前问题导入,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分析探讨物质形态转化等相关原理,在不断的自我分析、思考和解答这种一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于化学理论基础观念。化学学科理论性强,对于高中课业较为繁重的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很难抽出时间系统学习化学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学习难度较大,而这种学科素养也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单纯硬套公式更不能解决实际化学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化的化学现象入手,摆出矛盾,引导学生解决矛盾问题,找到化学概念及规律中与日常生活矛盾冲突的点,在问题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化学课堂情境,在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并多视角、全方位提升化学学科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现有问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快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全面掌握知识的根本所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化学认知。
(三)加强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学科特性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验证经验,从抽象概念中快速理解学科本质,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目前高中因课业门类众多、内容繁重和体系庞杂的特性及应试教育影响导致教师不断压缩实践探究课程,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概念式教学应运而生,教师通过上述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化学理论认知、形成科学思维,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紧跟教育变革的脚步不断地提高学科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完善创新型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6.
[2]刘文斌.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4.
[3]张惠萍.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10(45):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