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10:47王晓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王晓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思维能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思维活动的参与才是最本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设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利用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演示、动静结合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我在教学《体积的意义》一课时,创设 “乌鸦喝水”的情境,学生身临其境,自觉生疑:“往瓶子里丢石子,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顿时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水面上升与石子的长度有关,有的说水面上升与石子的宽度有关,还有的说水面上升应该和石子的厚度和面积有关……学生的思维此刻被激活,有话可说。水面上升到底与什么有关呢?我瞅准时机,适时引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一看谁能在学习新知后,正确地解释这种现象。通过“设疑激趣”,学生一下子充满热情,积极地投入思考,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交流总结,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解决问题。

二、新旧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学习一般是从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出发,通过迁移获取新知。也就是说旧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桥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和已学习的探究方法,充分利用旧知搭桥铺路,在主动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如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一组题目:(1)45+25=?(2)70-25=?(3)70-45=?然后根据算式(1)再复习加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引导观察,把算式(2)(3)和(1)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再如,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我设计了两组口算抢答题,第一组题目:0.38+0.62=?0.62+0.38=?3.7+0.3+2=?3.7+(0.3+2)=?让学生在口算后,观察比较三个式子各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汇报。紧接着我又出示第二组题目:135+39+65+11=?134-66-34=?让学生思考,怎样可以算得快一些?做完后,让学生重点说说进行简便计算时,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这样设计,有利于复习旧知和旧经验,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之中。课堂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思维。

三、读说训练

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和展示自我。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等,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先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即学生现场买卖课外书的情景,首先讓学生谈谈上周参加学校书籍交流会的体会,说一说购买书籍的经历,说说有关书的价格,适时引出这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接着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分为元、角、分或者分为纸币和硬币,重点让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分;然后,课件显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比较和交流,学会分辨人民币,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新知结束后,让学生回到买卖课外书的现场,让他们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化的氛围中思考、交流、体验和探索。学生兴趣盎然,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整节课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读说训练,既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四、大胆猜想

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条件,让学生大胆猜测,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发散求异中创新。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学生个体本身存在差异,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就会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就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创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课件显示“56+12”,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展示多种算法,第一种方法: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即56+10=66,66+2=68;第二种方法:先十位加十位,再个位加个位,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即50+10=60,6+2=8,60+8=68;第三种方法:先加个位,再加十位,即56+2=58,58+10=68;第四种方法:运用凑整法,56+4=60,60+8=68。这样,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思维角度考虑同一题目,计算的方法各不相同。数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优化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会进一步拓宽,主动探索的信心会增强,创新思维会大大发展。

五、一题多变

数学课堂教学中,同一道题目,不断地变换条件或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一题多变的探索活动中,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不断调整思路,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创新性都会得以提高,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条件相同的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问题:“六(2)班有学生40人,男生占5[]8,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很简单,学生做起来很轻松,但教师为了打开学生思路,教学时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女生有多少人?(2)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4)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数学教学中,长期坚持这样的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

再如,教学“鸡兔同笼”的知识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假设置换法、面积图解法、方程法等解题。有效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