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臣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层面已逐步形成“亦生亦师 共生共长”的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我们着力加强年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搭建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四位一體”的塔式文化结构,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栖息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以“建设一所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幸福愉悦的生态学校”为目标,围绕“尊重、沟通、感恩、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以“亦生亦师,共生共长”为核心,遵循“亦生亦师,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深化“亦生亦师,易知易行”的管理品牌、“亦生亦师,教学合一”的教学品牌、“亦生亦师,知行统一”的德育品牌,推动学校向现代化、特色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从校风学风建设角度,我们提炼出“学生14问”:今天开心吗?学习愉悦吗?学会倾听他人了吗?和他人互动交流了吗?语言文明吗?做到目善、言善、行善了吗?课前预习了吗?积极发言、讨论、交流了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了吗?勤于笔记吗?经常质疑吗?时常反思吗?学会知识迁移了吗?能够学以致用吗?这14问都是学生问自己,由学生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没做到,该如何改进?从而引导学生在情绪状态、沟通交流、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更好的认知和积极的行动。
年级文化建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七、八、九年级分别以“适应”“坚持”“拼搏”为关键词,优化学生成长路径。
七年级是起始年级,针对学生特点,我们确立了“适应·阳光”的年级文化理念,提出了“学规范、养习惯、促成长”的年级培养目标,通过主题班会,依托学校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尽快适应,阳光成长。开学伊始,我们举行“青春启航”新生入学适应性培训,包括校园文化解读、课堂学习观摩、广播操学习、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五项内容;利用系列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生军训、广播操比赛、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中韩交流、民俗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均衡发展、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他们自信阳光地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八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面对学生课程难度不断加大、一些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的状况,我们建构了以“坚持”为主题的“稳定中求进步求发展”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在平日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让老师的责任感不断增强,让学生在平稳过渡中求发展。为此,年级充分开展各类活动,班级通过小组加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月评选乐学之星、乐行之星、乐活之星以及乐群小组,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利用每周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开展学农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均衡、多元地发展提供了机遇,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奋斗的初三最美丽”。九年级把“心中有目标,努力在今天,成功在明天”的文化理念渗透于师生心中,同时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师责任感的增强,力求打造一个自信、团结、拼搏、向上的师生团队。开学前,年级进行“飒爽英姿,做最好的自己”的体能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让他们懂得遇到困难挫折要以平常心对待,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开学后开展“追逐梦想,寻觅清香”的全体学生会,表彰上一学期各方面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为全体初三师生鼓舞士气。每次阶段性检测之后,学校都会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和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适时调整学习方法,积极面对中考,学会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更积极地备战中考。
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引导班主任根据各自班级特点,建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为了避免班主任“一言堂”,我们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以“我的班级我做主”践行“亦生亦师 共生共长”的学校文化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学校还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推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的环境文化,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积极向上、充满情趣和体现时代风貌的教室布置,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通过“最美教室”建设评比,推动每个班级的教室环境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迅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学生;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的未来以深刻影响。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旗、班级精神、班级奋斗目标等,优化班级精神建设的内涵,推动班级健康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通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促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小组文化建设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他得到了谁的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么优秀,要看他身边有些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力图通过小组文化建设的力量,为每个孩子搭配优秀同伴,让他们结伴而行。小组文化建设从小组的划分、运行规则的制定、小组评价制度的建立等起步,在此基础上确定组名、组训、组规等。小组划分按照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数段与座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评价不仅应体现出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更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和长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信心。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小组评比,小组的分数评比项目分为学习、纪律、体育、卫生四部分,每天将四部分得分加起来,评出当天的最优小组和最需要努力的小组;每周将各小组五天的分数加起来作为周总分,周总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周明星小组”称号,我们将为其发放“明星小组”的喜报。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