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理论在景观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2019-09-10 07:53武瞾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摘要:符号互动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作者对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与符号互动理论的相关内容结合来深刻探讨在景观互动情景中符号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林璎;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越战纪念碑

引言

有人说,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是大地上的思想艺术品。然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之所以受大众的欢迎,正是引用了符号相互作用论方面的内容。本文根据符号学理论简要概括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中符号的语意三角,以及从设计师、景观作品和受众的视角解读符号相互作用论中的观点。

一、浅谈越战纪念碑的语意三角

最初“符号学”的定义是:“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这个定义来自于索绪尔,之后赵毅衡说: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由此我们得出,为了定义符号,就必须定义“意义”。

符号的语意三角包括“符征”、“符旨”、“指涉物”。符征是指可辨识的可感知的东西(符号);符旨是符征所代表的意义、意思;指涉物是指符征所代表的“物”。从宏观的角度看,林璎的作品符征仿佛是一道黑色伤口。因为从鸟瞰图上看纪念碑为一个平展张开的 V字形,形状的两端分别指向东边的华盛顿纪念碑和西边的林肯纪念堂,当阳光撒向这片故土,埋在土地里的阴影随之而来,符旨仿佛像在告诫世界,这里曾经是历史中的一道黑色伤疤,它融入大地但不刺穿天空。从微观的角度看,林璎运用了两个黑色抛光花岗岩沿向两端细长的三角形墙面,嵌入绿色的大草坪中,并在墙上刻录了57692个越战牺牲者的名字。林璎的设计既简单又有力。结合三个轴线的使用,把指涉物(牺牲者的名字)与大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二、设计师与社会互动

乔治.H.米德把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归纳为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林璎在设计初期是“主我”的一种思考状态,由于方案一再敲定和政治方面的干扰因素,“客我”的成分也随之上升,方案到了最后林璎开始做出了自己的妥协。而林璎则善于与社会互动,她是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在创作方案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作品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她认为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在作品中她承认了痛苦的历史存在,并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如何去愈合那些伤口。这无疑也是设计师与社会以及历史的时空对话。

三、景观作品与符号互动

“符号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作品会“说话”,也会通过符号的传递去表达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越南战争的历史性质上看,这场战争无疑是一场非正义之仗。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是侵略者,目的就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崛起。美国士兵在二战之后厌战情绪越来越高,也使得美军战斗力水平严重下滑。在政治面前,战士的力量显得过于弱小,即使他们也知道这场战争并不光彩,林璎的纪念碑没有按照林肯紀念碑和华盛顿紀念碑的空间竖向形式设计,而是利用横向的“空间符号”延展融合到土地里,像是无言的话语,不是只有死者才被纪念。不是因为他们是英雄,而是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在纪念墙的色彩设计上,林璎采用“黑色符号”展现,因为黑色是代表悲伤、耻辱和毁灭的颜色。在这个大地的伤疤里,似乎也因耻辱而隐藏起来。

四、受众与符号相互作用

乔治·米德认为我们只有强调自我,并且经常与“自我”交流,才能按照这些符号进行交往,从而产生意义,并且多数文化意义是有象征性的。

纪念碑宛如一面黑色的镜子,以反光的材质映衬出悼念者模糊的身影与对亲人思念的情境,纪念碑通过材料的表达给悼念者与逝者提供连接了某种联系,使双方可以对话并且倾诉思念。时间的元素成为纪念碑设计的关键符号,人们可以在纪念碑的时间环上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唤起他们的记忆,引起他们的共鸣。而黑色和数字的双重符号组合则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和震撼,营造一种肃静的情境。

结论

在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案例设计中,设计师希望通过一种符號,这种符号可以是色彩,造型,材质,文字,光线等与悼念者进行沟通,如果观者通过设计师精心“编码”的符号理解设计师的用意,并且运用自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知识“译码”,那么这个符号的互动就是成功的,最终达到了设计师的目的。这些创新的运用符号的独特性,比如“黑色伤口”“时间墙面”“空间V形”可以使景观变得更有意义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周耀宗;马祎玮.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判断——以越战纪念碑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58-59.

[2] 张帆.符号互动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野口勇大地艺术作品为例[J].大连工业大学.现代园艺,2017(02):120.

[3] 张裕.基于符号互动论的亲子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7,6,15

作者简介:

武瞾,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浅析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乌合之众中的社会心理学
新闻传播与误伤
影随色动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会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