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光
摘 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引导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班主任来说,需要正视初中德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进而实现对班级的教育体系的完善;改进德育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性,进而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教育;通过展开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促使教师的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方法探究
随着综和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教育当中的深入贯彻和发展,德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以学生的道德意识浅薄,教师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收效低微最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滞缓了新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步伐。本文针对目前初中德育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发挥班级作用、改进德育模式、开展德育活动等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该如何做好初中的德育工作:
一、发挥班会作用,完善班级的教育体系
初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的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学生道德意识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会作为教师进行班级教育、展开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多展开一些班会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受到教育,而且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对班会的开展重视起来,通过定期展开班会活动,发挥班会的作用,进而实现对班级的教育体系的完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
例如,教师在展开班级教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在课堂中开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于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比如说“青少年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青少年该如何进行自我约束”等例子。通过学生的观看,进而让学生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所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班级教育体系的制定中去,比如针对学生经常迟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班会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并得出一个具体的教育措施。通過发挥班会的作用,让学生积极的加入到班级教育制度的制定中来,不仅可以实现对班级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二、改进德育模式,实现家校的合作教育
初中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单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除了要做好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外,还应该注重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家长也担负起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职责。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德育教育当中的发展和深入,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必将改变初中的德育方式。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在展开教育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德育的渠道,全方位的影响和教育学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上搜集一些对学生有着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料文献、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与学生分享,指导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自觉的接受熏陶,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和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流优势,如利用微信、QQ等沟通手段,建立一个学生家长群,在群中与家长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行为品质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群里开展家庭教育的讨论,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实现家校的共同教育,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德育活动,提高教育有效性
德育工作展开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可以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展开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接受理论式的说教,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如开展社区孤寡老人的帮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老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帮老人打扫房间、帮助老人按摩或和老人聊聊天等等。通过开展社区孤寡老人的帮扶活动,让学生体会孤寡老人的艰苦,培养学生的爱心,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
总的来说,德育作为我国初中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主任应该予以重视。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时,需要根据当前我国德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自身在德育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学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应该多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益芳,邵法强. 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改进 [J] . 教书育人,2016,(16):13.
[2] 周舟. 关于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J] . 新课程,2017,(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