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生动的网络体验,从贫瘠的农村教学资源到均衡的同步互动课堂,武陵教育信息化事业以看得见的成效发展,城市和农村齐头并进,师生的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常德市武陵区教育局局长
张冰
近年来,常德市武陵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普及的同时,利用新建学校的契机,从数字资源、教学应用、师生信息化技能提升等方面,整体提高校园信息化程度,并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平台联动,让信息化发挥最大的力量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夯实基础支撑环境,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内涵。一是打造直通式城域网,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2014年,武陵区建成了以区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为核心的1000兆宽带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宽带千兆进校园、百兆进桌面,校园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教学条件。武陵区始终坚持教育高位发展,不断加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全区中小学所有班级均实现了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使计算机配置达到“一人一机”的标准。同时,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建成录播教室6间,网络联校2个,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教研教学,彻底解决了村小各学科教师短缺问题。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育现代化教学水平。一是落实课程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武陵区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信息技术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学生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先后有近百人获国际、国家和省市大奖。二是加强推广应用,提升教學教研水平。学校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全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科覆盖率达到100%,教师参与率达到100%。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武陵区始终坚持“区域引领,整体谋划”的原则,形成了“人人用资源、人人创优课、课课有名师”的良好局面。近三年来,晒课教师2985人次,晒课4271堂,获评市级优课52堂、省级优课34堂、部级优课21堂。2016年,武陵区优课教研活动专题片《实现有效整合,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品德课堂》获省二等奖。2017年,优课教研活动专题片《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用》获省一等奖,并在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展播。武陵区以“坚持‘三个注重’激活武陵优课”为题在全省作优课活动典型发言。2019年,武陵区3所小学申报的课题顺利通过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的立项。同年7月,武陵区第一小学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学校。三是用好信息化平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2018年,武陵区正式启动“义务教育报名招生系统”进行网上招生与报名,系统可进行学位网上申报、信息自动比对,其短信送达的线上操作模式使家长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学位申报手续,极大简化了群众办事流程,切实做到了阳光招生。
统筹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成立校际联盟,建立网络联校机制,搭建基础性共享平台。武陵区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制订了资源共享和校际协作各项制度及管理办法,实现了校际间设施设备资源、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遴选优质课例,建立资源推送机制。武陵区借助宽带教育城域网和视频直播、录播教室等平台,促进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同步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乡村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网络协作教研机制。武陵区建立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师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全区范围内建有肖亚兰老师省级小学英语优质空间课堂、马阿妮老师省级小学品德优质空间课堂和谢英老师市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杜媛梅老师市级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武陵区将在改造提升现有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以新学校建设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规划部署高标准的智慧校园。借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步伐,我们拾级而上,相信武陵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必有更加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