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仙
摘要:在《傅雷家书》导读课中,笔者力求学习、教学、评价一致,具体做法:一是依课标要求,结合生情,明确并叙写清晰的教学目标;二是紧扣目标,以生为本,选择素材组织活动;三是设计并实施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师生共评。
关键词: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学教评一致性”,是指“目标、教学、测评之间彼此相符的程度”[1]。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说,“学教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路径。因为“有效教学”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调研活动中,笔者观摩了十几节初中名著导读课,发现大多数的课例都存在学、教、评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堂目标不够具体、清晰;教学活动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课堂评价比较随意,未能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如何才能实现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评一致性,笔者试以执教的《傅雷家书》导读课,谈谈对初中名著阅读“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明确并叙写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計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使教学目标、教、学、评尽量保持一致,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教学目标。
(一)寻找对应的上位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下面简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上位目标。关于阅读,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于课外阅读,课标7-9年级“阶段目标”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关于文学作品,则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以上三条,是文学作品类名著阅读的上位目标。运用组合策略,笔者将这三条标准进行合并,并选取其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本次导读课的焦点,初步确定名著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词是“制定阅读计划”“领悟作品内涵”“体验作品情境、形象”“品味作品语言”等。
(二)把握教材特点,分解上位目标
教材特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傅雷家书》是书信体散文,是傅雷先生一家学习、生活、艺术、精神及思想的交流实录,饱含了作者(傅雷夫妇、傅聪)的真情实感,渗透了弥足珍贵的亲子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关于艺术、人生及哲学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而言,《傅雷家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格调最高的家书。
面对饱含真情的家书经典,笔者从上位目标中确定了“体验作品情境、形象”“品味作品语言”“制定阅读计划”三个关键词。然后,运用分解策略,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标准,以此作为《傅雷家书》导读课的教学目标。如将“体验”分解为:“精读家书选篇,初步体验傅雷家书中所蕴含的情感”“品读家书的精彩语句,深入体验傅雷的爱子深情”。
(三)结合生情,具体叙写教学目标
生情也是教学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在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任课教师曾口头布置学生阅读《傅雷家书》,但是没有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也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效果不太理想,具体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傅雷家书》,特别是对其中大量谈论艺术的文章不感兴趣。二是阅读进度相差悬殊。有几个同学已经初读了一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三是学生基本不会运用批注法,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浏览,整本书没有留下任何阅读印记。
面对既不懂阅读方法又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是读目录,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全书的基本内容及编排特点,并能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计划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二是学习并运用批注法,精读家书选篇,批注阅读体会,初步体验作者在家书中倾注的情感。三是分享阅读批注,品味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并读出作者的深沉情感。
目标的叙写,包含了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个基本要素,是具体的,清晰的。这是学、教、评共享的教学目标。
二、组织适当的学习活动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2]有效教学的真正要义是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组织适当的学习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教学图片、音乐、电影、视频等。教学素材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
在《傅雷家书》导读课中,笔者围绕学习目标,首先精心选择了《傅雷家书》中《一九五四年 一月十八日——十九日》《一九五四年 九月二日》《一九五九年 十月二日》三篇书信。前两篇在堂上学习,第三篇作为课后作业。因为《一九五四年 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写于傅聪离家赴京准备出国的第二天。书信具体、细腻地描写了傅聪离别后,家人的难过、担忧,表现了傅雷先生对孩子无限的热爱及悔恨,感情真实,感人至深。《一九五四年 九月二日》写于傅聪在波兰备赛前。书信较长,从生活到学习,从拍照到练琴,甚至小至信封书写的字的大小、一个字的写法,傅雷先生都一一指导,可见其用心之苦,关爱之深。
这两篇书信,既没有过多的钢琴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学生看不太懂的议论,更没有太强的说理。其中大量饱含真情实感的句子,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便于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为了引导学生走近傅雷先生,消除学生与作家、作品的隔阂,笔者精心选择了傅雷先生的三则材料:一是幼年生活境遇;二是名字由来及极其严格的生活作息;三是为父后对孩子极其严苛的教育。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傅雷为人子、为作家、为父的经历,为学生理解傅雷先生的深情、苦心,做了适当的准备。
(二)组织学习活动
紧扣“学习并运用批注法,批注阅读感受”这一核心目标,笔者设计了“读家书,感其诚,知苦心”的活动。活动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明确阅读任务。具体是指:阅读家书选篇《一九五四年 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一九五四年 九月四日》,要求:(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现作者真情实感、苦心孤诣的句子,用圆圈圈出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批注体会到的情感或想象到的画面。
2.指导阅读批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学生读原文,教师朗读自己课前撰写的两则批注,并进行适当的阐述,降低学生的畏惧情绪。(2)教师点拨“批注三步法”:一读二圈画三批注。具体是指第一步认真默读原文,要求不动唇,不发声,不回看,一气呵成;第二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精彩或感触较深的语句,用圆圈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第三步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或感受(可参照格式)。(3)出示批注的参照格式,供学生参考。包括体会型批注、理解型批注、鉴赏型批注。
3.學生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查指导。
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示范、点拨及指导下,积极尝试批注式阅读,能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现作者爱子情深的语句,并旁批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巡查时,笔者发现有些同学不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或者不会阐述自己的感受或想象,批注的内容有点脱离文本,进行了及时的纠正与指导。
三、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案
针对教师而言,“学教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具有目标的”[3]。为了评价、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师要根据目标编制适合的评价方案,用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设计等级评价量表
“过程性评价”在兼顾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监测。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4]同时,“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5]因此,在《傅雷家书》导读课上,笔者主要选择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及时肯定优点,纠正问题,指导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为了更好地落实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学习并运用批注法”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笔者抓住“圈画”“批注”“体验”等关键词,尝试开发了《阅读批注等级评价量表》(表1)。
(二)检测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
“等级评价量表”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评价标准公开化,减少依靠隐形的个人经验的感觉评价。在评价之后,被评价者也能以量表为标准,进行复评和反馈,进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6]因此,量表的使用,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是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的参照、依据,又是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归宿,同时还是有效教学的证据。
在《傅雷家书》导读课上,笔者设计了“展示汇报”环节。学生汇报阅读批注体会时,师生结合等级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批注进行评价,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及指导。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展示与汇报: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注意以下四点要求:1.大声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及关键词。 2.大声朗读自己批注的文字。 3.学生自评。 4.同学互评。(对照《批注等级评价量表》)
生: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过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失恋”指的是失去自己所爱恋的人。可见,傅聪就是傅雷先生心中最爱的人。傅聪的离开,让他感觉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让他十分难过。另外,我还从“胸口抽痛”“胃里难过”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傅雷先生的难过之情。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胸口抽痛、眉头紧皱、神情忧郁的痛苦模样。
师:很好,你抓住了“失恋”“胸口抽痛”“胃里难过”这几个关键词,体会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及因为儿子离开而感到十分痛苦、难过。可以评为什么等级?
生:对照量表,可以发现这个同学关键词找得很好,体会也很深刻、细腻,想象很丰富,应该评为A级。
师:评价得很好。请继续分享批注。
生:我分享的是第二篇的第三自然段。“还有一个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关键词是“要紧”“小事情”。从这件要紧的小事情中,表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生活细节的关心,他要培养儿子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的生活作风。可以看出他教育的严格。
师:对照量表,你的关键词抓得很准,理解也很准确,可以评为A级!
从学生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批注感受比较具体、深刻,既是深入阅读、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又是本课学习目标达成率较高的表现。
【注释】
[1]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翻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意义与涵义.中小学教学管理(J).2013(1).
[4][5]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6]江跃.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量表的制定(J). 课程与教学.2015(9):36.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3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