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翠芳
【摘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文言文能够更好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与人文方面的宝藏。文言文主要在语文课程中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主要由语文教学完成,高中语文中含有很多文言文的素材,因此要加强文言文教学,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切实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承担起相关的责任,通过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效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发挥文言文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析高中文言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策略,主要策略包括通过文言文语句分析感受其语言内涵、通过文言文结构分析感受其独特气势、通过文言文背景分析感受其情感内涵、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中教学 文言文 传统文化 语言 结构 背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34-01
0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综合国力竞争除了要看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还要看文化软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提升人们的精神气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发展文化事业、提升人们精神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这不仅是高考中文言文题目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更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文化修养的必要途径。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应该针对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来文化随之也涌现在人们眼前,欧美文化、日韩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现在很多青少年热衷于观看美国大片、过圣诞节等洋节,也出现了一些哈日哈韩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当前社会文化的丰富程度,一方面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而高中语文教育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文言文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教育的内容较为匮乏、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乏味,教师通常只是对文言文的字词、语句含义进行讲解,无法让学生理解到其中的深层含义,学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对语句的教学大都是直白的翻译,强调字面意思,而忽视其中文化与精神的教学,这样就无法启发学生传统文化的的意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通过文言文语句分析感受其语言内涵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是进行语句的解释和分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与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相关总结,除了将这些字词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外,还要展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等,让学生感受其语言内涵,感受古代文人语言运用的能力,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文言文所含字词内容丰富,教师要进行针对性重点分析。
(二)通过文言文结构分析感受其独特气势
古代文言文通常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良好的逻辑性。《烛之武退秦师》中郑国大夫烛之武以区区122个字不但说退秦军且让秦伯派兵戍守郑国,使郑国在“秦晋围郑”的危急情势中“转危为安”,就在于他精简的言辞里有严密的逻辑性:先“坦言知亡,避秦锐气”,让秦王愿听其言;其次以“邻之厚,君之薄”来“阐明利害,动摇秦军”;然后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再“以史为例,挑拨秦晋”;最后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分析烛之武是如何步步为营智退秦军的,在结构层次分析中,让学生感受烛之武“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语言上的气势,体会《左传》这部优秀的散文著作长于记言的艺术特色,并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通过文言文背景分析感受其情感内涵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更好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背景,这样才能了解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内涵,从情感中体会到其中的文化传统。
(四)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精神气质等具有良好的塑造作用,它能够鼓励我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勇于攀登高峰。这些内容主要在文言文中体现,教师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生活中的不愉快,引导学生利用文言文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去排解心中的不快,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劝学》中的“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等句子告诉人们要做出一番业绩就必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投身于实践,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古代词作,则可以教导学生即使學习和生活苦闷也要有旷达之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文言文的教学,通过文言文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教师要注意避免和解决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文言文语句感受其语言内涵、分析文言文结构感受其独特气势、分析文言文背景感受其情感内涵,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从而让文言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邵阳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SYGH18071)
[ 参 考 文 献 ]
[1]苏志民. 文言文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中学语文, 2018(18):126-127.
[2]杨宝峰. 浅析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 新课程(下), 2017(7):124-124.
[3]王燕. 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 现代教学, 2015(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