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芳
摘 要:在当今流媒体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习作教学也需转变观念。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让写作目的从最初的个人“独语”“心灵倾诉”,走向与他人交流、共享,形成思维的交流、碰撞,从而创作有价值、可交流的文字。
关键词:习作教学;作者意识;读者意识;交流碰撞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34-01
基于当下大数据、流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人们的阅读已经不再是单单满足于沉醉于唯美的意境,心灵的净化,精神的熏陶。更多时候,是从中获得新的信息,新的思想。这种阅读需求的变化,对我们的写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的目的已不再是狭隘的个人心灵倾诉的“独语”,而是与他人交流思想、形成共鸣的社会交际行为。因此,在我的习作指导课上,我常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们渗透读者意识,让他们跳出原有的作者意识,多思考“如果别人读我的这篇习作,他可能需要什么”“我能告诉读者什么,怎么写他会更感兴趣,获得的乐趣和信息最多”,这样,让原本停留于自我倾诉层面的个人行为变成能跟他人交流、分享的信息化传递。
1.建立交流理念,走出原先的作者意识
随着电子化阅读和表达的途径的不断增加,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以获取信息、满足猎奇心理、捕捉天下新闻为主的网络快文阅读,是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有必要引导他们走出传统的“我手写我心”的个人私密化表达方式,改变原先“纸笔是情感的宣泄口”的认识,树立以交流为目的的习作理念,在假想读者的存在中,完成习作的构思与表达。如在写“生活记趣”这篇习作时,最初学生都是以自我描述为主的表达语言,完全没有第二、第三个人的存在。像琳琳同学这样的写法占主流:“我将半根火腿悬小狗可可的头的上方,它立刻‘站’了起来,满眼都是‘我要’的渴望。我故意将火腿在空中转着圈逗它,可可也以两条后腿为圆心,笨笨地跟着转圈,好玩极了!我将火腿凑到它的嘴边,它似乎感觉到我是应允给它‘赏赐’了,立刻原地倒下,四脚朝天,欢呼起来。”当我提出:“老师这会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用这样自顾自的方式跟老师说话吗?如果这会在家庭聚会上,你会怎么向别人介绍你的小狗可可让你开心的事呢?”琳琳放下手中的草稿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会加入‘你知道吗?我家的可可可有意思了!’‘你是没有看到那个画面呀,当时,可可那胖胖的身子转起来,好玩极了!’”这样的由个人“独语”走向眼中有“他人”,习作的亲和力明显增加了许多。
2.充实习作信息,满足读者需要和希求
新时代的快阅读方式,决定着我们的写作除了承担作者本人思想、情感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担负着与别人交流的使命。如果你的习作内容不能够激起别人的兴趣,吸引别人的关注,带给别人一定的情趣,那么,即使你的语言再美,也满足不了别人的需要,唤不起别人的共鸣。因此,我们的习作指导,我认为还需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从而不再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考虑一个假想性的读者的存在,思考自己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更加详实,信息量更大。仍以上面片段为例。我这样启发琳琳以及其他学生:“如果你听别人讲这样的可爱小狗,你最期待了解些什么?”“大家都来帮着琳琳出出主意,你觉得可可的这件趣事,别人感兴趣的地方应该在哪里?”学生们立刻转变了角色,各抒己见起来:“我想知道小狗转圈的模样”。“四脚朝天的狗狗是在动还是一动不动呀?”“你为什么想到要逗小狗啊?”“你逗狗的快乐是什么?”……我及时总结:“是呀,我们写作时,要考虑别人的需要,挑别人感兴趣的地方详细说,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在这样的换位思考中,学生通过自问自思自想,主动充实习作内容,提高表达质量,像“你看,那可可努力将身子挺得笔直,两只前脚曲在胸前,随着身体的转动,两只脚一上一下,就像作揖似的。”“可可就地卧倒,四条粗短的腿极有规律地抖动着,如果你看到了,一定也会捧腹大笑。”这些更加细化的表达,将读者带进当时的情境,极富语言感染力。
3.表达思想见解,激发读者的情感思维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五部分的具体建议部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应“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学生的写作应该展现其表达和交流的功能,在自由表达中大胆传达自己的观点、思想、见解,让读者在阅读中有所启发,有所共鸣,有所思辨,与思维、情感的触碰中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以前,我们总强调学生尽可能地在结尾画龙点睛,概括全文,点明中心,升华情感,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并不理解。但当我们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习作,这些要求就有生长之根了,他们再也不会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生硬、老套地引出一大堆的所谓道理来了。如写“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学生们不再拘泥于敬业、奉献、勤恳、踏实、严谨、严厉这些主题,而是根据具体的事例引出“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课堂,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知识,在这里不再高冷……”“你说这样的‘老顽童’老师可爱不?”“因为老师的顽皮,我也爱上的顽皮语文。”“关于林老师的点点滴滴,我怕一天一夜都说不完。亲爱的朋友,从上面这件事,你一定也能窥出这天使般的老师的冰山一角来吧!”……富有亲和力和沟通力的总结,让习作陡然升值。当然,习作中的观点表达,情感交流,是随时随地的,不光是结尾,文中任何地方都可以倾吐。当有了与读者的沟通,学生写作便不会如挤牙膏般无奈。
当学生认可并接受了习作的交流本位观点,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新的追求,无论是语气、内容、思想上都有了新的改观,他们努力让自己成為一个健谈、善谈、乐谈的人,习作也因从作者本位到读者意识的过渡,变得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