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良
【摘要】 由于先天遗传、后天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存在一些学困生,采取措施转化这些学困生,方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39-02
0
随着社会对人“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认识逐渐深入,尊重人的个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适合其本人能力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对教育关心并不断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转化班级中的学困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本文提出几点具体的转化策略。
一、正确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问题
要想切实转化学困生,必须要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要在课堂教学方面苦下功夫。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困生的成绩之所以难以提升,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又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所以破罐子破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改进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搞懂问题,让课后作业成为巩固他们所学知识的重要渠道。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出现在教育领域,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他们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就游刃有余,不会耗费太多的功夫。教师也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不能在课堂上对他们盲目使用“满堂灌,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工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减量增质,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正确使用学习策略,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还要重视作业批改,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使学生从作业反馈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二、提高考评的科学化水平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确实可以起到引导、反馈、激励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考评的科学化水平。目前,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使用的是终结性考评方式。他们利用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利于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终结性的考评方式会导致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利用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刷题,这样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更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成为学困生。所以改革当前的考评方式势在必行。教师要改变以选拔为核心的单一评价,要建立多元化、全面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这种评价项目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测试领域具体包括数学、阅读、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多考察学生在日常的表现行为,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能一味地用考试去刺激学生,还是要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要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等,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让学生通过成长档案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而查缺补漏。教师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多对学生进行德育,防止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人。
三、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来帮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树立学习自信心。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要分为每日联系卡和每月联系卡。每日联系卡旨在使家长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中的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学生每天在家中的学习表现。每月联系卡是以月为单位评价学困生的表现,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进而树立自信心。
家长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填写家校联系卡,要确实反映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转化学困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方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張世菊.如何对待留守儿童中的差生[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
[2]苏贤清.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及转变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
[3]鞠琼,赵新梅,王秀艳.浅析班级中的学困生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