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019-09-10 07:22:44陈永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品德与社会小学生

陈永娇

【摘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成长的奠基期,更是学生品行的奠基期,品行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当然,小学生品行的奠基离不开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育,学生只有接受到良好的品行教育,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小学时期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品行,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养成良好道德素质和思维品行,让教育事业更加光荣和伟大。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与社会 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10-01

0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更要育人,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也成为了一门需要重视的学科,这门学科也是教师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是小学生接受品行知识的最重要的一站。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本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德育贯穿小学生的成长,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经验得出的几点结论,希望对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一、明确德育的核心内容

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有些大道理更是不会直接听懂,但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关键时期,德育是小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它倡导教育小学生要循循善诱,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而德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品行,因此,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成为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最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品行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讲文明,懂礼貌,尊师敬友,热爱祖国,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等等,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地待人接物,让德育渗透进小学生的品行塑造中,让德育渗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中。

二、提升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实效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更有实效

古文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先“传道”,也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然后再教给学生知识,帮学生解决疑惑。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而教师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变得清晰和具体,这有利于教师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教学生要从简到难,努力做好教学计划,每一步是什么,怎么做,做完的总结经验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到,让教师的工作在计划中进行,让教学成效更显著。

2.以生活为基础,联系课本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对教材做到深入挖掘,深入剖析每一课的内容,了解课文知识的具体内涵,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德育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而教材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教材的内容总是和生活充满关联。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事情就很有可能从教材上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课本知识的原型。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到教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让道德工作更加有理有据,让学生在道德教育中成长。

3.注重优化教学方法,跟随时代的步伐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在学校,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直接负责人,是培养学生品行的关键人物。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在适用于现代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跟随者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改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时代能接受新式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化学习,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教学生正确思考和对待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适当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再者,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比如,班里的某两个同学发生了冲突,教师便可以把他俩分别叫过去谈话,然后用课本上的道德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心结,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然后让分别给对方道歉,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就在学生的心中悄悄埋下了道德的种子,让他们体会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机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在网上找一些与课本内容相一致的道德教育的短片,带领学生进去道德教育的世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德育的意义,让德育深入学生的心里。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科育人素质

1.教师自身要有极高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学生被看作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被看作是辛勤的园丁,呵护着花朵,浇灌花朵长大。如果没有了园丁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了花朵的成长。因此可以知道教师的责任多么重大,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要将品德与社会学科完全掌握,提升自身的能力的同时努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

2.教师必须注重自身道德行为

作为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最亲近的人,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然被学生看在眼里。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很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自身要讲文明,谈吐文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尊重和鼓励,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结语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以德育为重,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还是育人,道德素质是我们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小学时期正是培养道德素质的黄金时期,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只有从小学生抓起,一切以道德素质为做人的基准,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成为学生最重要的课程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 参 考 文 献 ]

[1]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8.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品德与社会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2:41:45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4:49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考试周刊(2016年35期)2016-05-27 01:53:10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