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要】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可育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将班主任工作语文化,语文教学德育化,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就能让“大语文”的田野里开出散发生命灵性的德育之花。
【关键词】 语文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91-01
一、开发课文资源,进行人文熏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共同的目标。在这个共同目标的驱动下,语文班主任如果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生动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常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有段时间,班上浮动着暧昧的空气,孩子们挡不住“爱情”的诱惑,不少同学蠢蠢欲动。“堵不如疏”。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时,我开诚布公:“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让我们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去探寻这节课的主问题:爱情是什么?并探寻3个分问题:作者怎么说?名人怎么说?你我怎么说?”
在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后,孩子们总结了对“爱情”的认识:“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學生的很多错误行为都是源于不了解而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配合”我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将理智的爱情观植入了学生的心灵,不着痕迹地化解了正在滋生的班级问题。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资源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就可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
二、二巧借作文平台,促进学生“做人”
“作文即做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文字中往往能真实流露。语文老师通过作文这一平台,能更加迅速地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思想问题并及时介入,有效调控。
每周一交的周记,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记录生活中的闪光之处外,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师生沟通平台。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周记中记载的内容与学生“笔谈”,把自己的期望寓于文学中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你会发现他其实有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你可以通过阅读走进去,通过文字和他畅快交流,填补了口头语言的空白。
语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是“自我教育的道德长跑”。而教师适时送上的话语,比如真诚的祝愿、热情的褒奖、善意的提醒、谆谆的告诫都化成了无声的却又饱含情感的字句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学会如何做人。
三、开展丰富活动,带动常规管理
如何让学生行为更规范,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有时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一定能直抵学生心灵,同龄人的影响却是润物无声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与同学和老师心灵契合,思想交融。
在我们班,语文活动丰富多彩,每一项都有着德育的影子,带动了班级常规管理。
比如我们班以科代表名字命名的“悦文时光”课前活动,学生在推荐同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后,要针对身边人和事进行演讲。在演讲过程和接下来的点评中,班级的舆论导向清晰地呈现并得到有效的引导。
当某个观点出现分歧时,一场轰轰烈烈的辩论比赛进行了,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明白了是非曲直。
周末休息时,推荐一部励志的电影,学生在轻松的娱乐中获得了精神的力量。返校后进行观影交流,让观念在碰撞中更准确明晰,认知更丰富深入。
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学生之间又进行了相互沟通,师生关系也在活动中更加融洽了。
“文以载道”,大部分文学作品总是承载着道德教育的。语文教师只要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把语文内容“嫁接”到班主任工作中,更多地关注生命主体的发展,寓“师爱”于各项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双赢”——用语文的沃土培植德育之花,借德育的花朵扮靓语文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