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芳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其中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把计算能力当做教学中的重点。然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展开三个方面的叙述:激发小学生计算兴趣、培养小学生计算基础、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来详细阐述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提高方法
引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明显的下降,学生在学习时甚至出现了过分依赖计算器的情况。为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同时重视计算方面的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计算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小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为日后学习数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小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群体的个性特点,小学生刚刚步入系统的、完整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对枯燥乏味的课堂也比较不适应。这种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就需要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设计一些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教师的计算课堂。外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一句话:“最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执行的,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再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加法和乘法”这一课时,为了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有趣,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上课前提前准备好加法、乘法这两个运算符号以及一到十这十个数字的卡片,然后让小学生自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加法式子或乘法式子,一一排列组合,最终排列最完整的学生给与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计算基础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一点一滴的培养学生的计算基础和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最初的计算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并且深入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定律,学习了基础知識才可能在计算时提高速度和准确度。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计算方式和计算习惯,并且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错题本,让学生将自己的错题都反思总结下来,以预防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型时反复出错。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时清晰规范,避免了由于字迹不清楚出现低级的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在完成计算后有耐心的细心检查,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提高计算时的正确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两位数加减法”时,提前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位数加减法”,温故而知新,再让学生了解两位数运算的基本法则,有了基础知识后,给学生几道简单的两位数计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检查自己计算的正确与否,最后再给学生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三、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重视学生在口算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学习口算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数学计算的效率,在计算时遇到比较简单的题目就可以快速高效的做出来,节省了做题时间。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时小学数学教师不需要浪费大篇幅的课堂教学时间[2],只需要每天上课之前或者下课之前抽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一个小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长时间的接触口算,长此以往就在无形之间提高了口算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除法”这一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乘法的口算,上课前进行简单的抢答:2×6;5×3;8×6等,让学生迅速作答,有了课前的小互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学习除法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联,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计算教学时的参与度,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基础知识,要不遗余力的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上官璐.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4.
[2]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