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威
一、幼儿园计数教学的课程法律依据、本质及其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计数的课程法律依据
为全力推进幼儿教育素质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国务院组织幼儿教育专家编写了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对于计数的阐述是这样的:引导幼儿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以说,这就是幼儿园开展计数课程的法律依据。
(二)幼儿园计数课程的本质及重要意义
1.计数课程的本质
幼儿园计数课程的开设其本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其主要本质有如下几点:(1)系统性。幼儿计数不是简单的数字教学,而是涉及到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综合统一的一门学科;(2)科学性。从人成长的规律来看,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课程要有合理科学,幼儿园计数课程其本质就是遵循了幼儿的阶段性特点;(3)基础性。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开发自然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计数课程自然也应该遵循基础教育学科的特性。
2.计数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逻辑思维还是对于数字的概念都是非常敏感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开设计数课程,有利于他们建立初步的数的概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简单的数字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字的兴趣,为小学阶段全面接触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计数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
农村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乐园,认为计数课程无须像小学阶段那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存在大部分幼儿教师只是在简单地传授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单一而且没有连贯性。
2.教学过程单调
把农村幼儿园独立开来成为一个体系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很多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他们缺乏对幼儿特性和兴趣的全面掌握,再加上农村地区受条件所限,很多教师的在进行计数教学的时候往往照搬课本,采用“灌输式”的教學方法,导致幼儿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3.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认知规律是所有教学的第一条,而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受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加上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成了主导,很多计数老师不敢放手让孩子参与到课堂,对于幼儿的认知规律更是很少探究。
三、让农村幼儿园计数教学回归正轨的策略
(一)制定明确教学目标,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计数课程的教学中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习环境在计数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即使再好的学习环境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为了营造学习环境而忽略教学目标的设计。因此,教学目标的明确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是相辅相成的,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幼儿在计数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例如,引导幼儿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构建课堂: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农村幼儿比较常见的几何物品,例如,圆形的塑料瓶、长方形的包装盒、圆形的钟表、正方形的瓷砖……等都可以当作自己的教具,学生既熟悉又容易记住,结合教学目标再把不同形状的特点告诉幼儿,那么他们就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了。
2.扩大空间,走出课堂。为了让幼儿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还可以在安全措施得当情况下,带幼儿到校园逛一圈,让幼儿辨认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计数学习生活化,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运用知识。
由于教学目标明确,而且能够很好地结合农村幼儿的生活见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幼儿不仅掌握了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而且知道生活中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几何图形。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计数课程的教学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激发幼儿学习计数兴趣的重要性。当前的农村幼儿计数,很多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兴趣。因此,要想幼儿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优化计数课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计数的兴趣。
例如,每节课一上课的时候,可以请一名幼儿帮忙清点人数,这样一来幼儿都会争着来清点,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数的认识。再例如,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如“小兔数萝卜”“游戏迷宫”“送小动物回家”。还可以创设竞争性游戏,如“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则做猫宝宝,然后问幼儿:猫妈妈有几只?幼儿就会知道猫妈妈有一只,而小猫呢?小猫原来有很多。然后开始抓老鼠,抓到了许多老鼠,老鼠有一只是白的,其他是灰的……由此一个游戏的过程让幼儿明白了“1”和“许多”的概念。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学计数的兴趣,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一举两得。
(三)注重幼儿认知规律,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计数课程的教学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思维能力。”这里就明确了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当前农村幼儿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幼儿教师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进行教学,这样的一种计数教学方法是忽略了幼儿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计数教学过程中,我们幼儿教师要懂得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慢慢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规律的时候,如果一下子就用数字来进行排序教学的话,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为此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组幼儿都熟悉的动物图组:屏幕先跳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接着又跳出一只可爱的小狗,接着再跳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然后笔者提问:大家想想接下来该跳出谁?很多小朋友马上就说出了答案:是小狗!这个过程让幼儿对排序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过多到图形,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组图形:先是跳出一个△,接着再跳出一个□,接着再跳出一个△,由此引导幼儿再次熟悉排列,那么,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就可以给数字进行排列了。于是,笔者又通过多媒体排出了一列数字:121212……让幼儿进行排序,很自然,有了前面的方法,幼儿很快就可以把这组数字继续排下去。简单的排列掌握了,幼儿的排列思维自然也就形成了,接下来就可以慢慢引导幼儿对较难的数列进行排列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幼儿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地掌握了排列规律,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总之,计数作为幼儿园的基本课程,农村幼儿教师要充分明确其重要性,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教学导向,从幼儿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采取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幼儿计数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