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少儿美术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交给少儿一些基础的美术绘画技巧和对颜色色彩的辨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少儿时期培养和塑造审美能力,学会对美的认知,这对少儿的成长是重中之重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如何合理的去引导和帮助少儿培养这种能力?就这是我们美术教师所应该思考的,本文通过以线描这种绘画方式的教学为出发点,放大到课堂教学设计的层面中来。论述了如何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去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线描;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9-0000-00
在少儿美术教育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儿童更好的认识身边世界,并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其展现在纸上,这种审美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在少儿时期是非常重要且宝贵的。中国传统纹样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历史、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它既是一是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民族、民间、民俗美术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璀璨的纹样艺术。如今,处处宣扬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国传统纹样的民族和文化的传承者——儿童,却没有发现纹样的美以及之间的联系。纹样,在历经朝代更迭和时代的大背景影响下,不断延伸和扩展,绽放着神奇的生命活力。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少儿会通过观察、想象逐步的增强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儿童来说,刻意的美术教学或者机械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够主观的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去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大致的三个步骤进行:先观察、再示范、后总结。这种方式也契合了的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的。”
而在少儿美术中,线描是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美术活动,在美术绘画中也是非常基础的绘画手法。最初,线描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绘画手段,随着少儿美术课程的广泛,它渐渐成为少儿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以线条的虚实变化来绘制不种图形图案的美术技法。从远古文明中就能了解到,早期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为了能够将生活记录下来会在岩石或者墙壁上刻下简单的壁画,在后期部落的时代,又创造出以简单的线条构成的精神图腾。
这些都说明绘画的早期表现形式就是用简单的线条构成,人们在意识到了美的事物或者想把客观的世界纪录下来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创造了这种表达形式,而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中慢慢演化成了线描这一美术绘画技法。所以线描无疑是少儿美术中非常好的能够塑造审美意识,学会发现美好事物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 画前思考,灵活掌握教学形式
目前,美术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非常机械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可以采用巧用小组讨论加深认知,教学组织形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应该随着教学和课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少儿美术这门学科,笔者认为应该多注重小组的作业前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头脑风暴,甚至可以尝试团队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不仅能为下一环节提高效率,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第四课《圆圆的世界》中,很多学生花费时间在想上面,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讲述后仍然不知该画些什么。其本质往往是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题目内容,或者难以用画笔表达抽象的主题,而笔者在经过反复实验后发现,可以在设置作业之前加设一个2分钟讨论时间,小组讨论“你想如何画”,再请代表来讲述你们组比较新颖的想法。并结合生活实际,去做类比,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
其次,可以结合心理活动来观察,笔者发现在画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时并没有去剖析被绘制的主题心理特征,往往只是单纯的去布置作业,做示范内容,比如,在三年级《画感觉》的课堂中,要求绘画出小朋友热的感觉,但是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没有尝试理解热的感念,没有换位思考,去想想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线条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么,如果在布置作业前,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结合被绘制内容的心理活动,举例说出,天气炎热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达,或者用什么想的组合形式去表达。这样的心理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敏感程度,进而达到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去换位思考,更好的感知世界提高审美能力。
2 恰当示范,发挥想象空间,培养独立审美意识
无论在什么学科的教学中,示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能够直白的清楚地给学生表达教学内容,可以说一个好的示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学习知识,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独立审美意识。
笔者发现目前美术教学中的示范大多都是提前准备好的,这样一来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气氛时就显示的非常的刻板。这无疑违背了现代教育中为每一個儿童设计专属课堂的理念。
那么笔者认为,好的示范内容应该帮助少儿理解绘画内容,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突出个性化设计。例如在校本课程《装饰盘——线描》中我就有针对性的对两个班级做了不同的示范方法(如图1),在A班级中,由于该班级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学习气氛浓厚,所以笔者在示范时并没有过多的去引导,反而顺从了学生的一些想法,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去做了相应的示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认知。而在B班级中,由于学生的为低年级,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欠缺,所以笔者在课堂示范上采用了导入式的示范方式。在导入过程中,笔者提供了多种线描装饰元素,让学生进行引用,随机排列组合。在学生绘画时发现,这种导入方式给了学生很多选择,有些学生表现出对某种装饰元素非常喜爱,并加入了自己的风格,反而也达到了加深对线描装饰手法的认知。
这种有针对性的示范方式,正符合了当代教育背景下的——“为每一个学生设计教学”——个性化课程设计。在个性中去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独立审美意识,塑造审美能力。
3 课后总结,从教师立场出发
很多时候,课堂总结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总结,让学生去回顾整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去反思哪里还存在不足。而往往忽略另外一个教育的主体,即教师本身。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总结道,教育道德的三要素“三位一体”都是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教育内容、教育高度。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往往他的课程设计、安排、环节都直接影响到课程完整度,而这些都可以從学生的反应中体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要经常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做课后总结,而不仅仅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随堂的总结和反思。笔者曾先后两次参加过同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比赛。在第一次比赛中,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的主观审美带领学生完成参赛作品,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赛后,笔者认真的观摩了优秀作品,发现这些作品存在同样的一些特征:第一,所有优秀作品的作品简介都很详实,并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第二,在色彩搭配上,并没有传统的儿童画那么艳丽,反而饱和度相对较低,也没有统一使用一个绘画技法,内容非常丰富。这都是在赛前没有预料到的一些地方,笔者充分的反思并进行了总结。在第二次比赛中,均进行了改进,并加入了线描等绘画技法。两次比赛经历让笔者意识到教师的主观引导是多么的重要,毫无疑问,对学生塑造自己的主观审美也是很重要的。
4 结语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主导者也是配合者。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做充分的教学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会点燃少儿的美术兴趣,进而激发他们进入美术课堂,在此时教师再教授少儿美术知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小学美术教育即是为儿童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的生活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中国传统纹样很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万字纹,回形纹,寿字纹等是比较具有表现力和包容性的代表纹样,它们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纹样吉祥装饰的独特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纹样是比较容易找到且留存脑海的。即时即地的记录,留下深刻的印象,脑海中迅速拓宽想象创作就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向。
线描教学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美术这条道路上非常重要本领,文中以线描课程为例论述了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希望以此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美术素养。
作者简介:贾尧(1992—),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小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传统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