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019-09-10 07:52:23邹萍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

邹萍英

摘 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工作加强重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引言

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积累并巩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其基本认知能力,更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1化学教育与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关系

1.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建设、科学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目前,化学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是依据自然现象、社会生产开展的公共教育;其次是以化学科学为核心的重要工具,认识自然,同时对社会更深一步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是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学生开展预备教育,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IT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关键要求之一。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改造客观环境与条件的意识或自觉性,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造、更新、改善与发展,并基于此创造出新东西——新的构想、方案、技术、理论等的意识。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最关键之所在。初中化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具备独立学习能力、拥有创新人格以及基本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1.3科学素养

在公民素质中,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的培养也非常关注。在开展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基于了解化学技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理。

1.4三者关系

在初中的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在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并促使学生基于全面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认知与理解,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将科学素养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而如何实现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则需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寻找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途径

2.1强化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初中化学教学也担负着这一重责大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但不可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根本,还必须加以强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技术价值观。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科学的热爱、端正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才能催生出伟大的科学精神,而这高科学素养则依赖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如典型的环境问题),潜移默化地、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2.2更新教学内容

对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实践能力以及个体素质等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化学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并促使其主动运用科学思维与方法进行之后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务必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选用符合其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2)促使学生在不断接受、吸收新知识的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引导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3)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富有科学精神课堂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协助进行相关实验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有效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3改革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须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唯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精神,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须先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基于学生特征与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两点:(1)突出三个教学环节:基础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及常规训练、动手实验、实践既创新能力训练;(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将这三个环节与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还推动了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发展。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4采用先进手段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主要特性以及變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对开放活跃的社会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教师应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或工具,促使学生加强对该学科最新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了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进行科学探索的环境与机会;(2)采用多媒体、CAI等技术将微观分子、原子进行形象化、立体化演示;(3)组织化学研究小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设计能力;(4)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学生想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也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条件。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柯.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05):100.

[2]赵奎,杨洋,朱鸿博.化学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8(14):32-33.

[3]刘房芝,刘狄,龙云飞.浅谈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J].山东化工,2018,47(07):128-129+131.

[4]曲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0.

[5]李建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29.

[6]吴胜芳.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1(08):15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方法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6:31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41:06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6:20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10:55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