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乐
摘 要:运动中腹股沟部位的疼痛是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腹股沟的损伤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训练,甚至会影响其参加运动项目的能力。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腹股沟部位损伤的机制,以及腹股沟部位损伤的康复措施与预防,旨在为广大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中对腹股沟损伤有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关键字:腹股沟;损伤机制;预防与康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2-139-01
前言
运动中腹股沟部疼痛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在从事冰球、速滑等冰上运动以及游泳、体操、田径、足球需要腰部和下肢用力的项目中,时常有文献报道。在上述这些运动项目中,该部位的损伤在运动员常见损伤中位居第一到第六位之间。腹股沟部损伤可能是急性的,但是一般因为误诊或其他原因,往往发展成了慢性伤害,很难治愈,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影响继续从事其运动项目的能力。因此,正确地对腹股沟部损伤进行诊断、处理与康复对运动员的早日回归赛场有重要意义。
1 腹股沟部的骨骼肌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
运动所致的腹股沟部损伤中,最常见的是肌肉-肌腱损伤,如内收肌(通常是指长收肌)、髂腰肌、腹直肌和股直肌内收肌群,包括长收肌、大收肌、短收肌和耻骨肌。股薄肌和臀大肌下部纤维也具有内收功能,但是运动中损伤的肌肉主要是长收肌。长收肌的急性损伤通常是在进行离心收缩时发生的,当然,在做向心收缩状态下也可能发生。撑杆跳和网球选手均易造成腹直肌损伤。仰卧举腿、仰卧起坐时可在损伤部位感到疼痛,这有助于诊断。股直肌和肌腱起于髋臼之上,通过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股直肌具有屈髋伸膝功能。有研究报道股直肌是髋关节最容易撕裂的肌肉,其部位通常在股骨远端。慢性拉伤常在髋关节部位肌肉起止点处。这一损伤发生时,疼痛发生在髋臼前并向臀前和腹股沟部放散。
2 腹股沟部损伤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措施
2.1 腹股沟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腹股沟部损伤常会造成长期的影响,该部位的损伤史被认为是最好理解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髋关节部位的柔韧性练习,可以减少与内收肌有关的腹股沟部损伤。腹股沟部损伤一旦确诊就应开始治疗。必须妥善制订治疗计划,建议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疼痛和肿胀的急性期治疗,以缓解肌肉功能障碍。损伤后应立即休息直到确诊。建议在初阶段按照RICE处置法来进行处置。疼痛严重时可使用抗炎、止痛药物来缓解症状。正确及时地运用冷却疗法进行现场处理,并建议恢复初期使用冷却疗法与不施加阻力的腿部等练习相结合来进行损伤后的康复。首先进行不抗阻练习,然后逐渐增加阻力,防止过度练习。
第二阶段:当运动员关节已恢复到充分的活动范围,并可主动收缩肌群时,即可进入第二阶段治疗。主要目的是充分恢复受损伤肌肉的体积,可进行温热疗法或使用仪器进行康复。
第三阶段:当运动员患部达到正常向心及缓慢离心力量练习后,即可开始第三阶段的恢复治疗。该阶段的康复治疗对运动员回归赛场具有决定意义。内收肌和外展肌的联合力量加上腰腹部肌肉的训练可能是最有疗效的康复方法。Holmich等人报道了一项加强外展、内收肌专项康复训练(静力性、离心性和向心性力量康复训练)和骨盆相关肌肉康復练习(包括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被证明有显著的效果。
2.2 腹股沟损伤的康复措施
2.2.1腹股沟部( 髋部) 肌肉的拉伸练习
屈肌群的拉伸。左或右膝跪立,右或左膝、髋关节屈曲成90°,右或左脚平放于地面进行支撑。骨盆向前平移,使左或右髋尽可能伸展,拉伸左或右髋屈肌。髋部内收/外展肌群的拉伸。右髋外展、前屈,右膝屈曲(像右腿盘坐),使左髋和左膝充分拉伸。将重心转移到右腿和双手上,使左髋进一步伸展以拉伸左髋的屈肌和内收肌。以上两个拉伸动作在保持姿势的同时进行5~10次平缓的呼吸,根据损伤程度,每条腿重复练习2~4次。同时注意在保持呼吸的同时腰椎不要前凸、侧弯,右(左)膝右(左)腿避免内旋。
2.2.2 动力性内收肌和外收肌力量练习(向心和离心收缩)
发展屈肌和伸肌的向心收缩也非常重要。双髋自然放松,双膝屈曲约15°并将橡胶管或橡胶带套在左或右脚踝上,在保持脊柱和右或左腿姿势不变的同时左或右髋前屈或后伸约15°。保持这个姿势进行5~10次平缓呼吸,然后回到开始的姿势。此练习的常见错误为左腿或右腿屈曲的同时内旋和内收(屈肌);左或右腿后伸的同时内旋、外展或内收。在针对外展肌、内收肌、屈肌以及伸肌的康复练习中,不出现强制运动或患部疼痛的条件下每条腿重复练习5~20次为宜。
3 结语
腹股沟部损伤因为会导致长期的影响,所以预防是很重要的。建议运动员在训练、比赛的热身阶段要进行专项的肌肉拉伸、收缩练习,以预防损伤。腹股沟部损伤的成功治疗与康复要依赖于正确的诊断。要区别对待腹股沟部疾病,不同的损伤采取不同的治疗、康复原则是非常有意义的。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部的柔韧性、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对预防腹股沟部损伤的再发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长河,邓燕东.腹股沟韧带损伤诊断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0(03):21-22.
[2]王晓东,赵刚.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05):38-40.
[3]白二宏.大学生足球课运动损伤状况的问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28):57+60.
[4]姜咏,王晓东.腹股沟部损伤机制与预防及康复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3):43-45.
[5]汪玮琳.职业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