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友强
摘 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针对性,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误区;孩子成长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015-01
2018年,我国未成年人已达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4%。他们教育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家庭教育环境不仅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能否“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影响着孩子能否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求知。基于此,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硬环境“极大改善,但家庭”软、硬环境“、”内、外环境“不协调,严重影响孩子的成人成才。
1.重智轻德,德智分离
教育的根本在“教人求真“,学习的根本是”学做真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启蒙和成长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读书做官论”思想的影响下,在“分数唯一”评价机制的导向下,在应试教育近乎残酷的竞争中,父母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子女一起被”分数“绑架。调查显示,75.6%的家长最关心子女的“学业成绩”,84.8%的家长最希望子女“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教育子女最常见的一句话是“考高分”,父母最揪心的是“孩子学习不用功”,“考试分数”成了衡量孩子发展前景的唯一标尺。这样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必然影响孩子德智的协调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2.重物轻理,重技轻文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奋斗,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而人的培养靠教育,家庭在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重要教育任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致大学生就业压力陡增,加之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和人们对于理想工作的向往,家长和孩子们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和学历上,父母很少考虑孩子道德品格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许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的高考科目成绩提高,其他素养低下也无所谓,道德滑坡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问题,不是家庭教育考虑的事情。这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将培养“真人”的教育异化为一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规范化的“商品生产“,致家庭教育与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数、低能力,高智商、低情商的“残废”或“半残废”人。
3.重堵轻导,重管轻教
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且持久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在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和全社会对高考空前关注的大背景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超过80%的家长在攀比心理和焦虑心理的双重驱使下,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对子女抱有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对孩子的过度惩罚现象。调查显示,27.8%的家长仍固执地认为“棍棒教育“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方式。这种重堵轻导,重管轻教,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加剧,代沟加深,沟通中断。结果是父母和孩子均倍感气馁、失望、动摇和失败,反过来,父母的失望和动摇又进一步削弱了孩子本不坚定的自信。于是有的孩子便自暴自弃,有的变得麻木不仁,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在家庭教育中,要处理好”堵“和”疏“、”管“和”教“的关系,要重疏导,重身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受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和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61.5%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或没有重视自己的言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甚至有11.8%的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良习惯,如打麻将,酒喝,架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的心理自然会滋生对家的冷淡和对父母的冷漠。
4.娇宠无度,长幼无序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真正的、成功的爱并不排斥严格要求,更不等于娇宠无度。调查显示,对孩子娇宠无度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父母以爱的名义甚至滥用爱,为孩子包办一切,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种家庭教育使儿童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自私自利的习性,以这种方式成长的儿童抗挫折能力差,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他们往往割裂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固执地认为他人和社会都应无条件地不断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需要,但就是不知道或不愿回报他人,奉献社会,甚至成为不愿工作的”啃老族“。
5.放任自流,自然成长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三种类型的家庭中:一是“留守儿童”家庭。这些家庭经常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祖父母,但祖辈往往农活繁忙,体力、精力、能力都难以承担如此之重任,加之自身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方法陈旧失当,故只能养孙辈长大,难以教育其协调发展。二是单亲或重组家庭,由于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的呵护,这类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焦虑、抑郁、逆反、嫉妒等心理问题,致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不协调。三是所谓的“老板家庭”,这样的家庭,因为父母整天忙于赚钱或吃饭等应酬活动,没有时间或觉得无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给孩子的钱很多,但与孩子之间的见面和沟通很少。这三类家庭,虽然家庭特点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其共同点就是家长笃信”树大自然直“的观点,家长的教育责任缺失,对孩子放任自流、让孩子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