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
摘 要:中国现在正处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攻坚时刻,其中持续性、基础性以及先导性等等是精准扶贫攻坚中教育精准扶贫所发挥的重要特性。但是农村的贫穷儿童其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成绩往往会被教学结构的不合理性所限制。所以农村的学校首先应该先精准的有针对性的对需要教育扶贫的对象通过一些有限的路径、方法,例如:等等,实现让农村贫困儿童教育的质量和生存的情况得到改善变得越来越好。使阻碍农村贫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教学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有效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学校;精准扶贫;功能定位;实现路径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将精准扶贫列为我国和党接下来需要重点攻坚的工作之一,并且教育的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优先需要重视和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最为基础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农村学校教育,是使我国建设起知识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之一,然而实际中我国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教育水平情况整体都是偏弱的。因此,本文对乡村学校助力精准扶贫的几点功能定位要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对这些要素通过农村学校进行一些措施来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现。具体如下。
一、乡村学校助力精准扶贫的功能定位
(一)有助于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异性
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其中对社会正义性以及公平性的维护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维护好社会的正义性以及公平性不仅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路径,更是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的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之间长期以来就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使得教育的公平性难以实现,还影响到了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在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小学学校推行教育的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对其的功能定位以及要采取什么措施、走什么路径来实现精准扶贫,让农村的贫困儿童得到保障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异性,促进我国共同发展教育事业的成功实现。
(二)有利于助力我国培养出更多现代化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现代时期新型的人才需求数量也逐渐增多,然而由于我国的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情况整体都偏弱,对于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现在的整体教育事业水平以及现代时期新型的人才数量都较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量。因此精准扶贫在教育上的实施,再通过乡村学校的重视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为农村家庭灌输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改造学校的教育环境等等,可以有效的助力我国培养出更多现代化新型人才。
二、分析鄉村学校助力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灌输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在精神和心理上开始扶贫
物质上的贫穷是远没有精神上的贫穷可怕的,精准扶贫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首先就是精神的扶贫,就是扶志,要从根源上改变他们对于教育的认知。作为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一下两点来改善:1、可以通过学校讲座、媒体推广、家长会等方式来加大对教育方面的宣传,让每一个乡村的人们都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教育的价值。灌输人们教育就是一种财富投资,其中的长期收益以及短期收益都要分别清楚,让他们树立通过教育来创新改革和自力更生现在贫困状态的意识观念。2、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觉得学习枯燥无趣的感觉,针对此,乡村的学习也要在教师的配备上像城市学习学习,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也就可以通过请专门辅导心理的教师来实现。
(二)建设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学校在通过各种措施来设立精准扶贫的机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工作,针对此,学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教育部门对其的资金投入加大,通过提高对农村教师岗位的福利待遇和薪资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乡村教师团队中,一起提高乡村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老师,应该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做好精准扶贫的工作,就必须重视对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在乡村小学学校开展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可以助力我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型人才,还能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助力乡村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而要让精准扶贫真正实现,农村学校首选要先对乡村的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开始扶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然后需要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设立扶贫机制等方式,促进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刚成,高文文.习近平乡村教师发展思想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5):1-7.
[2] 王宏涛.发挥高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J].行政科学论坛,2018,(10):39-44.
[3] 单耀军.教育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8,(10):14-17.
[4]孙瑜.探索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J].南方论刊,2017,(4):77-78,92. DOI:10.3969/j.issn.1004-1133.2017.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