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倩 梁友芳 谢亚军
摘 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指导服务支持体系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三亚学院学业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业——能力为目标,设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组建多元化的专兼职学业导师队伍,打造开放式共享学习空间,构建多样化学业指导服务模式,初步建立学业指导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学业指导服务;支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144-03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student-centered supporting system for academic guidance is a key measure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tal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University of Sanya has just set up such a system which is student-centered and aims at improving student's academic competence. In order to enhancing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its students, the college has established a specialized academic guidance institution, organized a diversified team consisting of full-and part-time academic tutors, created an open shared learning space, built up a diversified guidance model for academy and initially formed academic guid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student-centered; academic guidance service;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多,加之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对高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对学业的要求、期待也在逐年攀升。2018年学校新生调查显示,学生“以课程为主的学业”在重要性内容中排在了第一位,说明学生开始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学习,渴望在大学四年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教育部在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提倡本科教育回归常识[1]。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上[2]。
长期以来,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由原来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型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模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3],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4]。学业指导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学生的学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发掘个人潜能,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5]。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学业进行指导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有效舉措,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之一。三亚学院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抽样调查显示,48.29%的学生感到有学习压力,存在学习困难,61.59%的学生认为阻碍学习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次是缺乏学习动力(占59.32%),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存在困难、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比较突出。此外,72.26%的学生表示需要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和思想导师的学业辅导。可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学业指导服务体系,搭建起适合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专业指导平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学业指导的现状
学业指导是指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指导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学业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困惑、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增强学习动力、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6]。学业指导最初源于哈佛大学的选课制,1979年,美国国家学业指导协会(National Academic Advising Association,NACADA)的成立,标志学业指导在美国已步入专业化阶段,2011年的美国已有大约71%的高校设立了专门指导机构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工作[7]。
相对于国外,国内专业的学业指导工作起步晚。理论研究上,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学业指导”分别搜索主题和关键词,仅搜到211篇和205篇,其中还包含重叠的篇数;在实践上,2017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9所985高校中,有16所(41%)已成立或正在筹建校级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并有专门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与服务[8]。通过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2017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校学习与发展工作研讨会,标志着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开始被高校关注和重视[8]。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学业重视不够;部分高校教师过分注重对科研和教学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高校辅导员带班规模较大,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导;同时,高校缺乏健全的学业指导体系,指导制度不够完善,也缺乏专门的指导机构做统筹,这些现象导致国内大学生学业指导一直未受到重视。
三、三亚学院学业指导服务支持體系的构建
(一)建立专门学业指导的服务机构
三亚学院从2015年开始,成立学生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学生中心聚焦学生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两大主线: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打破服务壁垒,将原有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单线单项服务学生学业的工作模式转向建立与学生垂直沟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学业指导践行“让学生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围绕“学生竞争力”的战略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建立以学生学业——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学业指导支持服务体系,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学业需求,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解决学生学业困难,提升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中心专业指引作用、专业解困咨询作用、帮助兜底作用,成为学生愿意交流的中心,乐于互动沟通的中心和能够完整获得学业咨询的中心。
(二)组建专职的学业导师队伍
为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发挥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成长的保障作用,三亚学院学生中心整合全校资源,建立符合学校办学模式和学生学业需求的学习指导团队,建立以专兼职学业导师队伍为主、学生朋辈队伍为辅的团队服务模式:一是依托各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专家和专职学业导师,辅导学生学业,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教育教学政策、相关知识获取渠道,定期开展学业指导相关课程或讲座,带动学业服务与指导的专业化发展。专职学业导师包括两个群体,二者优势互补、互通互联,实现学业指导的专门化:学生中心的专职学业导师,面向全校学生,接受学生预约咨询和指导:各学院专职学业导师,直接面对各院学生,根据各院实际开展学业指导,目前已在7个学院开展学业导师试点工作。二是以“学习型社团”的形式将有学习专长和有学习意愿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一支朋辈互助学业提升团队,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的朋辈服务队伍。
(三)打造开放式共享学习空间
三亚学院学业指导以学生中心为空间载体,优化学生学习场域,打造了开放式共享学习空间,搭建课堂之外的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促进、深入探讨的学习场所。开放式共享学习空间按其功能分活动区、交流区、自习区、会议区和休闲区等,为专家教授及学业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互动、探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场域空间构建带动学生改变学习惯习,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纳者成为共享互动中的一员,在平等对话交流中体验共享知识的乐趣,激活内隐知识,在空间环境、人、知识三元交互中,达到深层次学习和多维度思考,发挥学习环境育人功能。
(四)构建多样化学业指导服务模式
1. 四大学业指导服务模式
三亚学院在学业指导实践过程中建立了规划式、检索式、差异式和平台式服务模式,四种模式相互交叉融合,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发展。
规划式学业指导是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划,开展长期性、持续性的指导[9]。将学生大学四年分为四个时期,即一年级适应引导期,二年级探索分化期,三年级实践发展期,四年级就业定向期,每个时期有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检索式学业指导是指以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为视域,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方向与路径,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能力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明确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进程、所要完成的课程和能力提升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各类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解决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路径选择和合理安排学习精力的投入度,不断通过课程地图及能力提升自检表检索、审视自己学习精力分配比重、学习绩效(完成度)、能力获得程度、所需阶段性学业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调整,在学生完成学业(毕业)时,也完成了“自画像”。
差异式学业指导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及学业水平而建立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业指导。日本的金子元久把学生分为高度匹配型、独立型、被动顺应型和排斥型[10]四类。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三亚学院构建了全频谱学习与发展指导,将学生按优秀、普通和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类型特点和学习水平差异,开展优秀学生卓越发展、普通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学困生的学业帮扶计划,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平台式学业指导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平台为载体的学业指导,三亚学院创新学业指导服务机制,在课程主平台之外,系统搭建起学生中心、图书馆研读平台、教师office hours工作制度,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会客室及微信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等师生互动平台,有效加强在学业咨询、学习指导、心理咨询、成长关爱、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创业、职业规划咨询等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的学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2. 学业指导方式的建立
学业指导的实施方式作为学业服务的实践载体,引导和规范着学业导师实际操作中对具体方法的选择。三亚学院学业指导以指导实施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为依据,分为诊断性指导和发展性指导;以学业指导人数分为“一对一”指导和集体指导[7]。诊断性指导是学生通过将自己在学业中的问题进行描述,学业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相关经验,为学生解决具体学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一对一指导方式是学业指导最常见的方式,是基于尊重学生隐私的原则下形成的,与诊断性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业指导方案,也是保证指导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学生中心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通电话咨询热线、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窗口搭建形式答疑平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扁平化指导模式直接对话学生。
发展性学业指导是学业导师既帮助学生学业辅导,解决当下的学业问题,也从学生发展的视野出发,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潜能开发,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辅导模式[9];集体指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三亚学院学生中心的集体指导以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学业品牌活动和“学习型社团”为切入口,目前打造了多个品牌特色学业指导活动,成立了10个学习型社团,引进了4个高品质学习型俱乐部,构建学习共同体,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业需求。
(五)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學业指导评价
三亚学院学业指导构建了基于学习过程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初步建立一套多元化学业指导服务评价体系。学业指导评价由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学生中心评价和学院评价四部分构成。学生评价是学业指导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作为学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学生对学业指导的满意度是衡量学业指导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三亚学院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业指导实际编制了学生学业指导满意度评价,从导师的指导服务态度、实际指导过程和指导结果三个方面展开,较好的了解学生对学业指导过程的满意度和结果的满意度。
四、结束语
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三亚学院的学业指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其他高校学业指导体系建立有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米子川,李毅,郭亚楠.过程性学习投入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NSSE测量的比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1).
[2]但家荣,张中梅.大学生自主学习路径建构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7).
[3]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4]洪艺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5]温卓,马腾,汪祥松,等.论高校学业发展指导体系的建立[J].智库时代,2018(9).
[6]杨帆,张来根.关于构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初步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
[7]陈晏华.美国高校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3).
[8]耿睿,詹逸思,沈若萌.中国高校学业指导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0).
[9]郭开宇,高蕾.大类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发展性学业辅导模式构建——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5(12).
[10]金子元久.大学教育力[M].徐国兴,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