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具促进少口语智障学生沟通表达的个案研究

2019-09-10 01:52潘志坚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

潘志坚

【摘要】  学习高度复杂化的语言体系,需要具备记忆、思考、组织联想、概括类化等,认知发展迟缓的智障学生,大部分呈现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尤其中重度儿童受限于生理机能的缺陷、认知发展落后、经验不足、类化能力缺乏、环境剥夺等问题,以至于无法发展出有效及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多数的重度智能障碍学生呈现语言能力不佳、甚至没有口语的现象,如何让中重度智障学生表达他们内心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利用高科技辅具、信息化教育技术给这些特殊的孩子提供最大化支持?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对一名少口语学生利用辅具进行有效的沟通训练,旨在提升中重度无口语智障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关键词】  沟通辅助系统(辅具) 严重沟通障碍 高科技沟通软件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33-02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辅具是利用符号、手势、图字卡、语音沟通板或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教导、训练沟通能力有限的学生,使其产生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显示,通过辅具能够改善或提升沟通障碍学生的沟通能力,辅具介入能有效提升严重沟通障碍者的沟通表现,增进主动沟通表达。有的研究发现,辅具能减少障碍学生的问题行为,提升学生的沟通意愿。国内多数研究显示,大部分的障碍者在使用辅具之后,能提升个体口语发展和语句表达能力,并且辅助沟通系统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运用辅具解决身心障碍学生沟通困难的成果颇佳,多元应用也扩大了辅具训练的实用性。

对多数儿童来说,正常语言能力的习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们能轻易地完成每一成长阶段中应发展的语言。学习高度复杂化的语言体系,需要具备记忆、思考、组织联想、概括类化等相当程度的认知智力。但智力发展迟缓的智障学生,大部分呈现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他们受限于生理机能的缺陷、认知发展落后、经验不足、类化能力缺乏、环境剥夺等问题,以至于无法发展出有效及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多数的重度只能障碍学生呈现语言能力不佳、甚至没有口语的现象。

二、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沟通辅助系统是一个研究、临床和教育实践的领域,辅具涵盖研究尝试和在必要时补偿因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导致言语或语言表达和理解的严重沟通障碍者在活动和参与的限制,它包括口语和书写的沟通模式。

沟通泛指任何分享或交换信息咨询的过程,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质,人类除了用口语沟通外,也利用各种传达工具(不限于口语)和各种媒介如符号、姿势、表情、动作、手势、文字、图画、音乐、动画等信号来沟通。有效的沟通能达成与人互动的目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若在沟通上发生困难,对个人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学习、工作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研究的內容和时间

(一)研究时间:2018.4~2018.5

1.准备阶段:做好课题准备工作。(2018.4)

(1)成立课题组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及分工。

(2)筛选、确定训练对象。(三年级中重度智障无口语学生冼**)

(3)收集资料,筛选检测表,对训练对象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估。

(4)落实每周课程时间安排:每周一节语训课、一节辅具训练课、两节康复训练课及平均每天一节生活语文课。

2.研究时间:2018.6~2018.11

(1)制定辅具训练三部曲方案

(2)对无口语智障学生在生活课、功能性词汇的训练制定介入方案。

(3)功能性词汇教学

根据学校一日课程中的点名活动、课间餐、课间活动、送报纸等不同环节所需要的功能性词汇进行梳理,整理出常用的功能性词汇;并进行功能性词汇认知教学,通过配对、沟通板及高科技沟通软件等不同媒体的介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转换不同的策略进行有效教学。

(4)句构训练

在功能性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加上“我要……”“我想……”“我喜欢……”“我不喜欢……”等简单句子的训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表达自我需求的句构。并充分利用每天例行活动等不同时机,协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沟通板等不同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和老师、同伴进行沟通。

(5)类化至自然情景

从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点名活动、课间餐、课间活动、送报纸等环节入手,逐步类化到一日课程中,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在家里使用沟通板、点读笔、ipad等信息化教育技术媒介进行沟通的频率,类化至生活中的各种情景进行沟通,如就餐需求、洗漱如厕等需求表达,达到有效沟通。

四、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进一步开展文献检索,以对有关辅具的研究资料进行元分析。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解决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前辅具应用的现状,找准研究的着力点。

(二)调查分析法:重点调查我校无口语(少口语)学生的现状。

(三)经验总结法:对于研究过程中运用和实施的有效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形成相关的文本或电子资料。

本研究之沟通策略为运用辅具在日常生活学习课程中对提升中重度无口语(少口语)智障学生的功能性词汇,让个案在生活课程中,从配对、指认、念读到按压,利用图片、啾啾沟通板、点读笔、iPad等,从低科技到高科技的不同信息化技术突破个案的沟通表达,并类化到生活课程活动中,在iPad沟通版面进行构句表达。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8.4——2018.5

1.收集有关材料,撰写研究方案。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课题的内容和方法。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8.6——2018.12

1.做好调查分析工作。了解实验对象在沟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初步地开展课题实验,学习理论知识,认真读书写好笔记,上网搜集资料,制定适合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计划和可行方案。

2.研究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指导教学,进行多种手段的有益探索。

(1)通过实物、图片等加强个案认知能力训练。

(2)利用PECS透过个案对增强物的需求来诱导其主动沟通意愿,利用不同阶段的刺激,教导个案以图片对他人进行沟通,并类化到不同情景。

(3)利用啾啾沟通板、沟通本训练个案对他人进行沟通,表达个人需求,并类化到不同情景。

(4)利用“易读宝”给个案量身订做沟通需求录音,引导个案在一日活动需求中点击使用,并类化到不同情景。

(5)利用“听我说”软件训练个案对他人进行沟通,表达个人需求,并类化到不同情景。

(6)边研究边实验,及时搜集课题研究的信息。不断完善研究过程,撰写课例分析。

(7)做好阶段性小结,写好阶段报告。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12——2019年4月)。

(1)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发现,从无科技到低科技再到高科技的辅具选择,不同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功能性词汇的学习有良好的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识字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

(二)通过课題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辅具辅助可有效提升个案的沟通欲望,提升个案主动及被动的沟通和类化表达能力,口语仿说次数明显增加,自发性词汇表达次数也明显增加,实现有效的沟通。

(三)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有效提高个案手指按压能力,促进小肌肉群发育和眼手协调能力的提高。

(四)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谨慎地取证,详细地分析,科学地验证本课题的有效性,可行性。

七、研究中的思考

(一)在教学实践中,给个案设计活动对话脚本并围绕训练三部曲进行施教,在熟悉人群中效果较好,但在泛化阶段中遇到与脚本内容不一样的时候,个案的应变能力不足导致沟通受阻,如何不断扩充个案的词汇量、构句能力以及灵活应用仍是日后努力的方向。

(二)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如何针对个案需求充分利用高科技辅具和信息化教育技术设计出适合个案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活动,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有用的信息化环境,如设计开发出更便利的手机APP等帮助、满足他们在日常中的沟通需求,还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去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研能力,使这一实践活动坚持下去,让更多特殊孩子受惠。

[ 参  考  文  献 ]

[1]David R.Beukelman、Pat Mirenda著;蓝巍堔王华沛、杨炽康、钟莉娟、陈明聪、蔡孟儒、曹真、吴雅萍、陈明德翻译《辅助沟通系统之原理与运用》华腾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出版2015.

[2]《东华特教》2015.

[3]向阳儿童发展中心《辅助沟通系统专业种子人员研习资料》2017-2018.

[4]杨炽康,钟莉娟.《台湾辅助沟通系统发展趋势之探索》.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
高职医技专业岗位英语沟通障碍与现状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如何提高中职护生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沟通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论普通群众认知智力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
国内外教育差异对我国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启示
岗位群关照下的空乘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