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里,儒家思想如精神食粮般养育着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让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熠熠生辉。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师说》针对时弊,拨乱反正让师道回归正位,传统得以发扬!还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圣贤仁人,让我们祖辈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下来。但当下社会人们重蹈覆辙,抛根弃祖,道德沦丧,不正是“耻学于师”“失道失德”?迫使不少仁人志士发出:“师道不传久矣”的慨叹。寻根承祖,文化自信成为了教育国本,振兴国运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师道;师德;传道;寻根;文化自信]
一、世風日下,师道不传
在2018年教师节的当日,享誉世界的商界风云人物马云的一个决定——“重回课堂”,必将掀起教育界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当下,有多少仁人志士不得不又发出:“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马云的回归不就是实证吗?
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的一篇《师说》可谓针对时弊,直指要害、振聋发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代的车轮不断的轮转,历史也一幕幕的重演!当下社会人们重蹈覆辙,抛根弃祖,道德沦丧,不正是“耻学于师”“失道失德”吗?“根都断了”,苗儿会有生命力?师道能传下去吗?所以我们当下的教育得追本溯源、寻根承祖,尊师重道!
二、追本溯源,尊师重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一个讲话。他引用荀子的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来论述师道与兴国的关系。这就说明“师道不传久矣”,师道回归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因为“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才是国富民强的一条大道。而这传承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所有国人的身上,当然首当其中是教育工作者和一代代的工匠们。我们必须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使命去发现别人,点燃别人,成就别人。进而让师道回归大道!
这就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师道不传久矣,“师者”责无旁贷。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儒家文化思想源远流长,道统之始的孔子更是“至圣先师”,但在这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又有谁能称为“圣人贤师”?多少人能“尊师重道”呢?
韩愈的《师说》继承和发展了《学记》“师严道尊”和王通“唯道所存”的思想,明确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主张,认为师是道的活的载体,无道即无师,无师也不可能学其道,重道就必须尊师。所以,师道不传首要原因,是让人们“遵道而行”,“顺天应人”,还人们一个清明、自然的世道。这是我们这一个时代所有国民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师道不传”的关键原因是师者的失道失德。
何为师者?在《师说》中,韩愈高度概括了教师的作用与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才是为师者的第一要义,道是一种方向和指引,为人师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引学生向正道前行,做求真求善求美的引路人。在正道上授业解惑才有所根据,因此,从本质上,老师首先得“尊师重道”。做人文精神生活的引导者和先锋,文化生命的维护者,执着的追求真理、勇于传播真理。
在授业解惑的道路上,应该从父母的立场帮助学生“安身立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者,古代“师道”强调“尊德行”为主,“道问学”为辅,可见古代“师道”中“德”的重要地位。师道不传久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德不配位”。韩愈强调教师必须“闻道在先”,然后才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当下的老师也只能是知识的搬运工,制造产品的流水线工人。文化的传承的厚德载物早已断根了。试问:“自不立何以立人”?但是,教师也是人,也许他们首先要有能力成为“圣人”才可以“为人师”吧?
道为体,德为用。无道即无德,无德则道不传。故师道不传久矣!
师道不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们的“失职失德”。
首先是现在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教育的失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形成,因为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为人的第一块土壤。良好的环境才可以让种子生根发芽。现在的社会家庭关系复杂混乱。421家庭结构的不合理,单亲家庭比例的上升,留守儿童的大批出现,隔代教育的隐患,“父教”的缺失等等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
再者,舍本求末的本末倒置的教育现状让教育界成为重灾区。昂贵的教育经费让父母绞尽脑汁的赚钱养娃;头昏脑涨的带着厚厚的眼镜片的轮转在各大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孩子们,有几分钟玩的时间也被电子产品绑架住手脚了,真是可悲可叹!
要让师道回归,必先拨乱反正,那就得“众神归位,各司其职”。
国家要履行国家的职责,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政策,规范教育行业的责任义务;保障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行业的投资和整改。用政策来引导舆论导向,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扬传统文化思想,崇尚尊师重道的民风。扭转当下混乱无道的教育现状,让世道先回归正道。
南怀瑾先生说:“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人性”。所以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而得为“人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的当事人,教师和家长协同配合才可教书育人。所以这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三、众志成城,师道回归
常言道,师道即世道,不要觉得师道与普通的人无关,社会的每个人都在构建着师道,进而影响着为师之道,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这份职业里是丰盈的,是自在的,是幸福的,是有意义的,并在其中同样塑造丰盈的灵魂、有自由人格的人,这才是回归师道。
参考文献
[1][战国时期]乐正克.学记.
[2][唐代]韩愈.师说.
[3]南怀瑾先生.新旧教育的变与惑,1970.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
作者简介
马志艳(1982.03.10—),性别:女;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学历:硕士;职业:教师;单位: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