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
倘若让16世纪的欧洲人看到浩浩荡荡的“寻根”大军,他们会哑然失笑吧,因为他们根本不必跋山涉水,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的足迹就写在他们的姓名上。
中世纪的欧洲平民大多都没有姓氏,小镇青年去大城市闯荡才给自己随便找一个姓氏,以免同名混淆。文艺复兴三杰在乡下小镇当待业青年的时候都没有姓氏,在大城市扬名立万之后才把自己的家乡名字冒充姓氏,莱昂纳多·达·芬奇就是来自芬奇小镇的莱昂纳多。
对于欧洲人来说,找姓氏的灵感并不多。姓Stout的,当然是一个胖子。姓Hill或Woods的,住在山坡上或者树丛中。姓Smith的,自然是打铁师傅。有的人甚至把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名字、出生地、头衔,全部放到自己的姓名里。所以说,16世纪的欧洲人不用费心去“寻根”,只要看一眼他的名字,家族历史就一目了然。
事实上,欧洲人也同样有热衷于寻根的,热衷于在回首历史中确认今天的身份。譬如,中世纪的骑士就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战斗英雄当作偶像。最早的骑士都是一文不名的庶子、穷困潦倒的低等贵族,他们渴望战争,因为只有战争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当他们问一句“我是谁”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体面的答案在等着他。他们只有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故事中去“寻根”,寻找可以依靠的精神力量和英雄主义。
骑士需要寻根,革命志士也要寻根。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克·路易·大卫从古典时期的传说故事中为革命寻求新的力量,那幅著名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就是借古典英雄之血来浇灌今日之革命。
欧洲人喜欢寻根,没有历史的美国人更加热衷于寻根。非洲裔美国人不用说,一部著名小说《根》,回望前世的非洲,看清今生的美洲。盎格鲁·撒克逊人不但自己爱寻根,也爱帮别人寻根,戴蒙德那本获普利策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通过对各种原始部落的“寻根”,为今天的少数民族裔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寻找完美的解释。在中国更为著名的《格调》一书,则嘲讽了现代美国人如何热衷于保留英格兰的传统,在英格兰传统中,“寻根”的本领决定着一个现代美国人的“格调”。
(选自《特别文摘》2014年第20期,有删节)
微评
原来不只中国人有寻根的传统,欧美人也爱“寻根”。虽然在欧美人看来,寻根是为了摆脱一文不名的身份,尋找可以依靠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融入某个群体中。但是,当“寻根”变为一种文化,它也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