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呼唤“人本化”管理初探

2019-09-10 07:22:44龙德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本化课堂管理高中数学

龙德文

【摘要】  尽管现代教育不断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已被教育领域以及各科教师所认可。但长久以来,在传统教学习惯、升学压力、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课堂管理是单纯控制学生行为和管束课堂的纪律,从而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精神需求、师生交往等丰富内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呼唤“人本化”管理。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管理 人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47-01

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保障。高中数学课堂“人本化”管理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认同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并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中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都满足高中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鲜明个性和自信心,尤其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习更高阶层的数学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主体现状堪忧

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然后再考虑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忽视学生主体性而由教师主观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好教学程序,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处于茫然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占据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學中的中心,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学生学习问题频现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因此导致学生大脑疲劳、精神过度紧张,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逐步降低,再加上数学学科的基础性、逻辑性与系统性较强,学生的成绩一旦下滑较多,很难通过课外时间弥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而,部分学生陷入恶性循环。教师完全掌控数学课堂,使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的知识传授,不喜欢、不愿意、不敢于进行反思探究,最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难以形成。

(三)教师教学方式欠佳

因高中数学教师受评价机制和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往往采用单向输出的方式进行教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导致学生上课疲乏、犯困等情况频繁出现,最终学生的学习质量较差。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佳,教师就进行枯燥的反复巩固训练,这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出现厌倦、排斥、抵触等不良情绪,继而出现学得累、教得累的现状。

二、“人本化”数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加强沟通,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抓住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让教师与高中学生之间真正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教师的关怀和帮助。

(二)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数学课堂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并能够让学生以朋友身份与教师交流沟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应用、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幂函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采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要将相关的课堂预习内容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发布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在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几个特殊的幂函数进行探究,并整理出幂函数的异同。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纠正的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在一定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诉说探究成果,并记录于黑板。在某一小组进行阐述时,其余同学可做出相应补充,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实现整体学生掌握幂函数性质的目的,如,“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图像关于轴对称”、“第一象限的图像趋势”等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全面提高,从而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室在课前,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形状多样的几何体带到课堂中,并引导学生根据以往所掌握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相关知识进行几何体的拆分和联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拆分的几何体为线索展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并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课后教师将课堂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点反复观看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让学生保持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打破传统枷锁、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贯彻“人本化”的教学管理观念,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数学教学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数学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吴云龙.以生为主体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8(48):70-70.

[2]刘业术.高中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00054-00054.

[3]张琪.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4):48-48.

猜你喜欢
人本化课堂管理高中数学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42:47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31:4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