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2019-09-10 07:22金文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构字理据部件

金文伟

一、部件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偏旁部首的知识,还要掌握汉字的部件知识,因为这是分析现代汉字必备的知识,是提高识字效率,促进识字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一)部件简介

部件,上个世纪50年代起,有人称其为“字根”,也有人叫“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等。1965年9月1日,文之初(倪海曙)在刊物《文字改革》第10期上发表文章《汉字部件应该规定名称》,部件概念开始趋于统一。

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如“木、心、氵、刂、衤、亠、、■、■”。

部件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其中,等于笔画的部件,称作“单笔部件”。比如“旦、引、氕、勺、乱”五字中的横、竖、撇、点、折既是笔画也是部件,“一、乙”既是整字也是笔画还是部件。而“、门、人、亠、讠”五个部件中的横、竖、撇、点、折只是笔画。

部件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是独立的字,也是构成其他字的部件,比如“心”“门”是字,也是构成“芯、忘、忍”“问、闷、闹”等字的部件。非成字部件不能独立成字,如“冻、准”“疖、痛”中的“冫”“疒”是构字部件却不是独立的字。

在构字中,有些部件能起表音、表义的作用,是有理据部件,如“(音zuǒ,手义)、木、心、氵、刂、衤”。有些部件是记号字符或其他字符的变体,不能起表音、表义的作用,是无理据部件,如“亠、■、■、■”。有理据部件容易理解和识记,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发挥有理据部件的作用。

按照结构特点,部件又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基础部件指规范中不能再拆分的最小部件,如“男”中的“田、力”,“分”中的“八、刀”。合成部件指由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成的部件,可以进一步拆分,如“照”可以拆分为“昭、火”两个部件,这是对汉字的第一次拆分;“昭”还可以第二次拆分为“日、召”两个部件,“召”还能第三次拆分为“刀、口”。“刀、口”是不能再拆分的基础部件。因此“昭、召”是合成部件。“召”作为合成部件还可以构成“招、绍、超、韶、迢”等字。拆分含有多层次部件的整字,从大到小,得到的部件依次叫作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规范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就是基础部件。

(二)中国首个部件文字规范

汉字中有了大量的部件现象,就需要对部件的拆分和名称规范化。

1997年12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关于汉字部件规范的文件,具有历史开创意义。该规范采用“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參考历史”的原则制定,将20902个汉字拆分为560个部件、393组。

不过,该规范主要用于中文信息处理,“特别是对汉字键盘输入方法,具有规范作用”,用于识字教学,则有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对部件的理据性顾及不够。比如,“叚”(jiǎ)的左右偏旁是固定搭配,金文写作“■”,是会意字,以两只手借助山势攀援向上之形,表示假借之意;楷书写作“■”,“■”是山崖,“■”是上下两只手(后来“叚”作了其他字的偏旁,如“瑕、遐、睱”,古人便加意符“亻”造“假”字来表示本义)。如果学生知道了“叚”的左右偏旁是固定搭配,写“■”必须写“■”,就不会把右偏旁错写成“殳”了。可是,该部件规范却把“叚”拆分为“■”“■”“又”三个部件,割断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不好理解和记忆,反而容易写错。再如,“隹”是“鸟”的异体字,被拆分为“亻”“■”,“黄、高、鹿、鼠”等都拆分为数个部件,使有理据部件都变为无理据部件,用于识字教学反而不方便。

二是所定部件没有规范统一的名称,在识字教学中不好称说。

人们亟需适合汉字教育的部件规范。

二、《现代常用字部件及

部件名称规范》

根据识字教育的特点,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2009年3月24日发布,定于2009年7月1日试行。该规范规定了现代常用字的部件拆分规则、部件及其名称,给出了《现代常用字部件表》和《常用成字部件表》。

该规范特别说明,“适用于汉字教育、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汉字部件分析和解说,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要强调的是,该文件规范的是常用字的基础部件,不涉及合成部件。

(一)部件拆分的总原则

《规范》将3500个常用汉字拆分为441组514个基础部件。部件拆分的总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形结构符合理据的,按理据拆分。如“分”字从八(分开义)从刀,会意用刀把东西分开,因此拆分为“八”和“刀”;“相”字从木从目,表示用眼省视树木能做什么材料,于是拆分为“木”和“目”。基础部件“八、刀、木、目”与其他部件组合构字时,仍能发挥理据的作用。

2.无法分析理据或者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形拆分。如“朋”“执”都是合体记号字,分别拆分为“月”和“月”、“扌”和“丸”。(“执”在甲骨文作“■”,从■从丮,是给人的双手带上刑具之形,本义是拘捕。楷书讹变为从扌从丸。)

3.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如“串”(交重)不可拆分为“中”和“中”,“东”(交重)不可拆分为“七”和“小”。

4.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不拆分。如“非”不可拆分为“ ■ ”和“ ■ ”,因为这两个部分都不能独立成字,也不能构成其他汉字。

5.由于构字原因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如“裹”拆分为“衣”“果”,不拆分为“亠”“果”“■”。

为了使部件更加系统化,《规范》还将一些有一定关系的部件归为一组,如,第381组3个部件“衣、■、衤”就是“因书写部位不同笔形发生变异”而归为了一组。按这种方法,514个基础部件归为441组,这样,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二)《规范》中的几个“表”

《规范》的主体是《现代常用字部件表》。为了便于应用,《规范》还给出《常用成字部件表》,共311个,诸如“衣、鹿、鼠”等古文象形字都是成字部件。以前,这类字几乎都被拆分成几个部件。

《规范》还提供了《现代常用字部件构字数表》。该表将514个基础部件按在常用字中的构字数,由多到少地降序排列,构字数相同的部件再按笔画序排列。构字数排第一位的是“口”,构字多达516个,如“吧、扣、舌、哭”;“日”排第二位,构字232个;“木”排第三位,构字218个。构字数只有1个的有“入、伞、鼠”等60个部件。部件的构字数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整体识字效率,就应该先学习构字数多的部件。

(三)部件名称规范

《规范》对部件进行了命名,大多数部件沿用老名称,少部分部件则恢复了理据名称。如“卩”首先注音“jié”,其次是原俗称“单耳”;“彡”则注音“shān”,没有用“三撇儿”的俗称;对“■”命名为“斜玉”,没有用俗称“王字旁”。这样命名表明了“卩”“彡”“■”是有理据部件,“卩”在“节、疖、爷”中、“彡”在“杉、衫”中都起表音作用,“■”在“珍珠、玲珑、玛瑙”等字中起着表示玉石、珍宝等义的作用。这样命名的部件,符合汉字构形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该规范对按照部位命名的部件,在保留“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等八个部位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名称:一是“由某字变形而來的部件,用本字加部件常出现的部位命名”,如,“爫”称为“爪(zhǎo)头”,表明“爫”是由“爪”变形而来,不是“爪”字的上部;“氺”称为“水底”,表明“氺”是由“水”变形而来,不是“水”字的底部。另一是“由某些部件省简而成的部件,以‘×省’命名”,如,“耂”为“老省”(如“孝”字),“■”为“衣省”(如“表”字),“■”为“鸟省”(如“岛”字)。

《规范》还对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常用字部件表》提出了建议,比如不必拘泥部件,可以采用偏旁字理进行讲解,例如,“刃”字可以讲解为以点指示刀刃的位置;“秉”字可以讲解为从“禾”从“彐(应为“■”。不过《规范》的部件中只有“彐”没有“■”)”,合起来表示手拿禾穗;“夷”字可讲解为从“大”从“弓”(“大”是成年人正面站立之形,身上挎“弓”,会意为喜用弓箭的我国东部少数民族)。再如指导书写时,可以灵活描述,比如,“主”可以描述为先写“丶”后写“王”,“犬”可以描述为先写“大”后写“丶”。

《规范》的发布,使部件拆分、称呼得到相对科学的规范,标志着当代人对现代汉字的研究进入更深的程度。《规范》“根据字理”和“面向应用”,是在规范了现代汉字的据形部首之后,进一步将一些偏旁融入部件,使之成为部件之一。这就更加符合现代汉字的实际情况,对识字教学既有理论指导作用,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对《规范》的建议

1.名称

《规范》或许因“试行”的缘故,对一些部件的名称恢复没有到位。比如“彳”,字典词典都规范读音为“chì”,字义与行走有关,作部件也表示道路、行走。该规范依旧用俗称“双立人”,这使学生不仅不好理解有“彳”部件的字(如“往、得”),还凭空增加一个记忆符号。再如“阝”,依旧采用俗称“双耳”,这是把有理据部件变成了无理据部件,使师生们都不好理解,反而阻碍了识字效率的提高。其实,“阝”分别是“阜”“邑”的草书楷化形,如果按“左阝”(fù、大山)、“右阝”(yì地区、城郭)命名,学生不仅能学到“阝”的源流知识,还容易学好“阳、阴、限、陵、隧”等与大山有关的字和“都、郡、郑、邯郸”等与地区、城郭有关的字。鉴于此,建议《规范》尽可能多地恢复有理据部件的名称。

2.部件拆分

《规范》对部件拆分的总原则,虽然是“根据字理”,但毕竟是“从形出发”,依字的“形”,就难免会对某些偏旁的理据结构有所破坏。如“旌旗、旖旎、施、旅、旋、族、斾、游”等字中的“■”(yǎn)是旗帜的意思,甲骨文写作“■”,有旗杆和飘动的旗帜(■)。《说文解字》据义立为部首,“■”部的字都有旗帜义。《规范》把“■”分为“方”“■”两个部件,使人们对“■”部件构成的字就不好理解和识记了,也容易写错。小学生常漏写“■”的“■”,也常错将“游”的右旁写成“攵”。他们如果知道了“■”的固定搭配和知识,错字必然会大大减少。为此建议《规范》对类似“■”等理据性强的偏旁,也应如“叚、黄、鼠”那样不再拆分而同为基础部件。

三、部件组合的结构类型

部件组合成整字,产生了汉字的结构模式。结构模式有多种,当今小学识字教学常用的是第一级部件组合模式。该组合模式把合体字分为4大类13小类。由于汉字研究界对某些字的归类有不同看法,本文摘录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所著《现代汉字学纲要》(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5)中的列表,供读者们参考。

1.左右结构

(1)左右:形把报貌粘

(2)左中右:街班掰衢

2.上下结构

(3)上下:要是骂然药想

(4)上中下:蔓率爱豆器葬

3.包围结构

(5)全包围:国固囡回困圃

(6)上三包围:问向风丨秦春备奋脊齐拳恭斧幕

(7)左三包围:匡匣匿匠臣

(8)下三包围:凶画击函幽

(9)上左包围:厄压病屎居

(10)上右包围:句匀可氧习

(11)下左包围:这延翘韪勉

(12)下右包围:斗头

4.框架结构

(13)框架:承乖乘噩爽巫■

(作者单位:福建省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构字理据部件
劝学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关于“庭”字笔画的长与短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英语词汇理椐与词汇量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