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019-09-10 04:52庞燕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庞燕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不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随着农业技术和农业用品的发展,采摘园等新式农业模式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能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已经有所解决,但农村生态环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制约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下文从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经济发展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首先,自古以来农村都以发展农业为主,因此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会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还能减少农村闲置土地的浪费,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这仅仅是合理利用土地后才能带来的效益。不合理开垦山林、草原,把不适合种植的土地变成农耕地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减少生态物种多样性,还会打破该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中的青年人大多都选择进城发展,因此农村有很多土地都闲置下来,造成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土地闲置也会影响它的水土情况,不利于粮食的生产和农业的经济发展。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肥、农业等农业用品层出不穷,农民更愿意给作物打药,施市面上可购买的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但人工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地污染,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当地的水土质量。并且,农村的很多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恶化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面临的土地问题集中在经营权和使用方式上,先来看经营权。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程发展,农村的壮劳力远不如前。这时在不少地区出现了农田荒置,无人种植的情况。土地闲置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根据国家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来看,农民之间可以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这样想发展采摘园、农家乐等经济的农民可以通过政策获得其他有闲置土地资源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一方面,土地流转有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涵养水土,维护该地的生态平衡。总体来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途径。

2、减少生活污水、垃圾和粪便的随意排放

农村的基础设施相较城市来说不完善,因此农民的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中的垃圾都没有一个适当的去处。大多数农民都选择把垃圾堆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虽然这些垃圾定期有人清理,但是一般缺乏正规程序处理,因此污染水土资源,严重时还会传播病菌,处理生活污水也是同样情况。另外,如何处理粪便也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在没有人工化肥之前,农民都是用粪便施肥并且不施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作物绿色环保。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消费者在看重农作物品质的同时,还看重农作物的“外表”, 因此农民大多使用人工化肥和农药来兼顾农作物的“外表”和质量。因此养殖业的污水粪便就会被遗留下来,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养殖户建设规范的粪便污水存放和处理利用设施,有关部门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基本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以我镇为例,我镇的规模养殖户中,已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配件率达100%,通过了县畜牧环保部门的验收,全面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基本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

可见,解决生活污水、垃圾和粪便随意排放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村委会、有关部门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不仅要设立固定地点用来处理污水、垃圾和粪便,同时还要严格把控处理,并派专门的负责人去监管。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只有人人参与到环保中来,才能真正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拿畜牧业养殖为例,在问题尚待解决时,需要村委会常召开畜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会议,在会议上宣传粪便污水达标处理的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减少畜牧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又与农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再者,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不单单以种植业为主,有的农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征得了更多土地的经营权,用来发展采摘园农业经济模式和农家乐经济模式,这两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情况,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動力。但是不管是常规的种植还是新生的采摘园和农家乐经济模式,他们的发展都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所以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探索,可以说,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才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有效方式,

农民了解了什么是环保,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就会减少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也会适当使用化肥,注意保养水土资源。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也提上了日程,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但是农村环境目前存在着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水土污染和农民环保意识有待增强的问题,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恶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上文先分析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随后又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希望对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温莲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J].济南大学学报2018,(1).

[2]龚万达,刘祖云.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学习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J].教学与研究2018,(2).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