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2019-09-10 04:31王利平
成功密码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思考建议方法分析

王利平

摘要:随着语文的快速发展,世界掀起了一股语文热潮,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学习汉字。近年来,汉语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与各国更频繁的交流,但国与国之间也将相互审视,以国家文化作为检验国家整体素质的标准。因此,小学生应该学好语文,承担传播语文文化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分析;思考建议

小学处于初级阶段,这是教学的起点。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因此,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更容易塑造。然而,在语文的小学班上,出现了一些惊人的现象: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比外国人差。在语文课上,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更不用说课堂氛围了。因此,小学生必须注重语文学习。本文将从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简要提出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彰显着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思想精髓。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用语言教授最简单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所以这些简单的基本内容不能让学生忽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發展,21世纪已经成为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被融入许多领域,已促进许多领域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现在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更加简洁有趣。例如,在识字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在课堂上应用图片、视频或其他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仔细地倾听,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应用对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效率有很大帮助,大大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且汉字字体清晰,还也可以正确标注拼音,即便学生无法认字,依然可以根据拼音识字,从而解决了因学生无法辨认草写字的问题。

二、做好口语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口语交际练习感兴趣或在口头交流中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和愉悦时,口语交际教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以“长城”为例,因为学生对长城很感兴趣,那么老师可以结合语言内容,让学生对“长城”畅所欲言,可以讲述自己跟随爸爸、妈妈参观长城的经历,也可以讲解长城的文化史等,只要与长城有关,学生都可以说出来。在说讲的过程中已然实现了交流的目的,而学生对长城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也会加深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流利的表达、突出的交际魅力,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微妙的影响。小学生擅长模仿,如果老师说话不流畅,那么就很难保证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鉴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更多,与学生交流更多。另外,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上提问的机会,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还可锻炼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应充分准备和设计,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语文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不要对学生吝啬自己的赞美,不断赞美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其在学习上有更长足的进步。语文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每个学生遇到挫折和克服障碍的方法,这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而且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以便激发斗志,赢得更大的胜利。学生的学习心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语言课堂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快速记住知识,还可以将语言内容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学科知识的渴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的合作,主要是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学到更多精彩的语文课程。总之,语文学科有很多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12(11):(38-139).

[2]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2013(4):19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民族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思考建议方法分析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学比教更为重要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