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锭 余世荣
摘要:对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课堂和会议仍然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但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态度整体良好;大學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知效果明显,但不同身份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而且整体上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还不高。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不同身份学生的认知不平衡,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对具体内容的认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习。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2-0088-05
列宁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庄严的信念”。很显然,作为社会主义特殊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庄严的信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价值原则层面的高度凝练。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庄严信念的一种表现,又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庄严信念的根本保证。此其一。其二,谁掌握着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一种普遍的共识。以此而论,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确立、认同和坚守,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庄严信念能否得以坚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具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为个案,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使调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客观性和代表性,确保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在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学生学习和生活比较集中的地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布展情况进行了察看;与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交谈,针对调研主题向老师和学生征求意见;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此为基础,我们确立了调查的具体内容,并按相关的调查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
具体而言,本次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其一,被调查者的某些身份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政治面貌、被调查者是否为学生干部、被调查者的学历等情况;其二,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态度。包括被调查者是否主动关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了解、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成长是否重要,以及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必要、被调查者是否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其三,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主要按网络、电视、课堂和会议、学校文化宣传栏和其他项进行分类调查,同时调查被调查者是否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四,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认知状况。主要分为初步了解、知道且熟悉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并能够深刻理解等几个方面;其五,被调查者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2915份,且均为有效答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在对回收的2915份有效答卷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得到统计结果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某些身份信息
在2915份有效答卷中,大学本科生答卷2729份,占比93.62%,大学专科生答卷186份,占比6.38%。把2915份答卷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非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其他学生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被调查者中是学生党员的有600人,占20.58%(包括学生预备党员189人,约占6.48%);学生干部870人,约占29.85%(班级学生干部252人,约占8.65%;学生会、团学联、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负责人及成员共618人,约占21.2%);非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其他学生有1445人,约占49.57%。(见表一、表二)
(二)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态度
首先,从学生党员的情况来看。在600名学生党员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主动关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593人,约占98.83%,其他7人,约占1.17%;在调查问卷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有600人,占100%;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意识成长重要的有588人,约占98%,说不清楚的有12人,约占2%;认为全社会有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580人,约占96.67%,不知道的有20人,约占3.33%;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579人,约占96.5%,不好说的有21人,约占3.5%。
其次,从学生干部的情况来看。在870名学生干部身份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主动关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828人,约占95.17%,表示未主动关注过的有18人,约占2.07%,其他24人,约占2.76%;在调查问卷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有855人,约占98.2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不了解的有2人,约占0.23%,听说过的有13人,约占1.49%;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意识成长重要的有814人,约占93.56%,认为不重要的有12人,约占1.38%,说不清楚的有44人,约占5.06%;认为全社会有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810人,约占93.1%,认为全社会没有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17人,约占1.95%,不知道的有43人,约占4.95%;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806人,约占92.64%,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8人,约占0.92%,不好说的有56人,约占6.44%。
最后,从非党员、非干部的学生情况来看。在1445名非学生党员、非学生干部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主动关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999人,约占69.13%,表示未主动关注过的有282人,约占19.52%,其他164人,约占11.35%;在调查问卷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有905人,约占62.6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不了解的有213人,约占14.74%,听说过的有327人,约占22.63%;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意识成长重要的有1313人,约占90.87%,认为不重要的有53人,约占3.67%,说不清楚的有79人,约占5.46%;认为全社会有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1370人,约占94.81%,认为全社会没有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47人,约占3.25%,不知道的有28人,约占1.94%;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1340,约占92.73%,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48人,约占3.32%,不好说的有57人,约占3.95%。(见表三)
(三)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的2360名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2130人,约占90.25%;通过电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1895人,约占80.30%;通过课堂和会议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135人,约占90.47%;通过学校文化宣传栏了解的有1950人,约占82.63%;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500人,约占21.19%;有23.3人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占98.01%。而在2360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被调查者中,读过或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1483人,占62.84%。(见表四)
(四)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认知状况
首先,从学生党员的情况来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600名学生党员身份的被调查者中,“初步了解”的有127人,约占21.17%;“知道和熟悉相关内容”的有329人,约占54.83%;“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有144人,约占24%。
其次,从学生干部的情况来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85 5名学生干部身份的被调查者中,“初步了解”的有403人,约占47.13%;“知道和熟悉相关内容”的有266人,约占31.12%;“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有186人,约占21.75%。
最后,从非党员、非干部的学生情况来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了解”的905名非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被调查者中,“初步了解”的有723人,约占79.89%;“知道和熟悉相关内容”的有159人,约占17.57%;“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有23人,约占2.54%。(见表五)
(五)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认知状况
首先,从学生党员的情况来看。在600名学生党员身份的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理解和认知中,认为富强的有597人,约占99.5%;认为民主的有594人,约占99%;认为文明的有592人,约占98.67%;认为和谐的有595人,约占99.17%;认为自由的有588人,约占98%;认为平等的有592人,约占98.67%;认为公正的有590人,约占98.33%;认为法治的有593人,约占98.83%;认为愛国的有596人,约占99.33%;认为敬业的有591人,约占98.5%;认为诚信的有592人,约占98.67%;认为友善的有591人,约占98.5%。
其次,从学生干部的情况来看。在870名学生干部身份的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理解和认知中,认为富强的有798人,约占91.72%;认为民主的有776人,约占89.2%;认为文明的有796人,约占91.49%;认为和谐的有783人,约占90%;认为自由的有757人,约占87.01%;认为平等的有772人,约占88.74%;认为公正的有764人,约占87.82%;认为法治的有799人,约占91.84%;认为爱国的有807人,约占92.76%;认为敬业的有729人,约占83.79%;认为诚信的有778人,约占89.43%;认为友善的有794人,约占91.26%。
最后,从非党员、非干部的学生情况来看。在1445名非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身份的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理解和认知中,认为富强的有1210人,约占83.74%;认为民主的有1300人,约占89.97%;认为文明的有1127人,约占77.99%;认为和谐的有1072人,约占74.19%;认为自由的有1125人,约占77.85%;认为平等的有1206人,约占83.46%;认为公正的有1091人,约占75.50%;认为法治的有1088人,约占75.29%;认为爱国的有1172人,约占81.11%;认为敬业的有1040人,约占71.97%;认为诚信的有1030人,约占71.28%;认为友善的有1024人,约占70.87%。(见表六)
三、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基本结论:
第一,从被调查者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看,课堂和会议仍然具有主导地位,但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日益凸显。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课堂和会议这一传统的认知渠道占比依然高达90.47%,依然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渠道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特点。而在多样化的认知渠道中,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占比高达90.25%,远高于文化宣传栏的82.63%和电视的80.30%,正日益成为被调查者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选方式。这不仅反映了移动媒体和网络数字媒体对于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良好意识形态的形成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媒体手段的价值功能。
第二,从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态度看,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态度整体良好。
在2915名被调查者中,表示“主动关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党员有593名,占学生党员比例高达98.83%,学生干部有828名,占学生干部比例高达95.17%,非学生党员、非学生干部的其他学生也有999名,占该类学生的比例虽然没有前两类学生的同比那样高,但也达到了69.13%;表示“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学生党员有579名,占学生党员比例高达96.5%,学生干部有806名,占学生干部比例高达92.64%,即使是非学生党员、非学生干部的学生,也有1340名表示“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占该类学生比例高达92.73%,甚至超过了学生干部的同比。这充分表明,我国前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大学生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特别是我国大学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认知、确立、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
第三,从被调查者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成效看,虽然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知效果明显,但不同身份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而且整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还不高。
在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认知方面,学生党员“知道和熟悉”、“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占比分别为54.83%和24%,明显高于学生干部的31.12%和21.75%,而学生干部的比例数据又明显高于非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干部的17.57%和2.54%;在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具体内容的认知方面,学生党员对“爱国”的认知,占比高达99.33%,即使其占比最低的对“自由”的认知,也达到了98%,这分别明显高于学生干部中的最高比例92.76%(“爱国”)和最低比例83.79%(“敬业”)。同时,学生干部的比例数据又明显高于非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干部的其他学生的最高比例89.97%(“民主”)和最低比例70.87%(“友善”)。这不仅说明我國大学生中“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党员、非学生干部”等不同身份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而且表明,我国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知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可能和空间,因为,目前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非常低,其中,非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干部的比例仅为2.54%,即使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此项比例也分别只有21.75%和24%。以此来看,要切实确立、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庄严信念”,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结论所表明的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切实使其确立、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庄严的信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第一,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
首先,进一步发挥好课堂这一传统认知渠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课堂思政,强化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环节融入到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之中。其次,进一步做好移动终端和网络媒体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发,使大学生方便、快捷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定期更新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等日常生活场所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布展,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感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第二,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不同身份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方面的不平衡,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知。
首先,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非学生党员、非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等培育主体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帮扶工作,以使其进一步认识到确立、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意义,从而激发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针对不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具体内容的不同偏好和不同认知情况,相应地补齐短板,从而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把握和全面理解。
第三,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习,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上所述,目前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非常低,其中,非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干部的比例仅为2.54%,即使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此项比例也分别只有21.75%和24%。而在2360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被调查者中,读过或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共才占比62.84%。可以认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习,是大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甚至关键的原因。而严格地说,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确立、认同和坚守,就是缺乏根据的。为此,必须创造机会,尽可能地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习,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前提,夯实理论根基。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