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
摘要: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和积极推崇。个性化阅读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力图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作以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及相关语言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个性化阅读因时因地地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形成期待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在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可见,要想学好一门学问,兴趣培养是关键,阅读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初,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巧设情境,营造氛围,将学生迅速代入到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场景之中,以使学生自发地对阅读内容形成期待视野,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之初,我让学生用左手将纸筒放在左眼处,并用右手捂住右眼。在这一过程中,要直视前方,头不能移动。这时,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的?”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拿下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的?和之前看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表示这一次要比之前看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不同。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贴合文本内容巧设情境,既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又使学生自发地形成了期待视野,这便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设置问题,解读文本,体悟思想感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小学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问题则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学生阅读感悟的升华,也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设置问题,对阅读文本进行不断地发问,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对文本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体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既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个性化阅读的途径。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交流探讨: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品读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一说你所认为的金色光芒之所在。4.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如此,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不仅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角色扮演,强化体验,提高共情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背道而驰,进而不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不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与感悟的升华。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积极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建构,以便在最大限度上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引发学生与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待阅读完《不会叫的狗》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分配角色,并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在这期间,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扮演每个角色的学生分别予以一定的指导和点拨,以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各小组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在深层体验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四、优化评价,适时引导,完善思维过程
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时,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阅读效果做出具体的教学评价,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不断地优化改进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借此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而且还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找到正确分析和解決问题的具体途径。
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最后,我向学生问道:“‘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在学生积极阐述对以上问题想法的过程中,我会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若学生的回答同正确答案相比还不够准确,我则会联系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来帮助学生做透彻分析,令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以使其找到准确答案;若学生的回答同正确答案相比还相去甚远,我则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做适当的引导,将其带入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一步步完善问题的答案,使其找到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总而言之,个性化阅读既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对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促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天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97.
[2]单美珠.探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