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萌
摘要:在现代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摒弃以往被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堂形式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开始,他们本身具有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征,但是却不具备主动探究知识的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懂得自主学习,才会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文字语言的强大,并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能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优秀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课程准备,要从整体上对课程设计有一个方向性定位,尤其在语文学科的备课上更要发挥联想力、创造力,利用身边一切现代化优势将课程打造得更加生动有趣,要一环扣一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物影响,经常跑神,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层次分明,递进式前进,像探险一样最终挖出最大的宝藏,所以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學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关键。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把本课整体设计成问题引导式,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推进故事的讲述,并把作者的心理动态作为不同层次的分隔点引导学生探索挖掘,在让学生找出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比如小组比赛式、抢答式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并获得一定的奖励。所以优秀的课程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创设情境式教学,教师单一地讲述会让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课程的适当时机加入相应的情境教学,能使课堂氛围即刻热闹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篇课文主要教会学生要有一种做事认真、全情投入的态度做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给出题目也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看谁观察得到位,画得细致。通过情景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走到室外进行实践教学,小学生通常在教室中比较拘束,走出教室就会显现出他们天性的一面,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解放天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语文课文内容,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教师完全可以在课程内容结束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春天,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出象征春天的事物,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要追求实际,不能盲目,只有切身感受过才能用真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美。由此可见,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除了对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外,还要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锻炼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要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内容,挑选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读物,慢慢的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看书,并能够从不同的文章中体会书中蕴含的深意,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传承文化的使命,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语文课堂环境,通过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一切可能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开动脑力、发散思维、提炼精华、理解深意,学会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创新发展,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学习中感悟成长,最终能够把语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冉雪春.如何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7):233.
[2]魏九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