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先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措施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培育措施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供一些借鉴或参考。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何为“素养”。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宋陆游 《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士气不可不素养。如 明昌 、 泰和 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说敢为相尚。”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虽然是一位经济学专家,而对于国学却有深湛的素养。”
《新华字典》把素养解释为:由训练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
由此可见,素养是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修养。
2、何为“核心素养”。按字面意思理解,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素养中的核心部分。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3、何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副教授李晓东认为,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学科价值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所在。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植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关注学生基础素质培育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综上所述,“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核心素养”是“素养”的一个分支,“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这一问题,2016年09月14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已明确作了答复: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提出的三条措施,主要是针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的原则性的举措,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因学科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措施和方法如下:
1、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养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具有良好政治认同素养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的公民。基于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问题,笔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采取以故事引导、问题激发、对话探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的培育。例如在讲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我们安排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军伟业》等影片,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又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等有关课程时,注重从优化思维方式上引导学生,引导他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
2、高中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笔者采取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例如充分利用史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哲学家、经济学家的事迹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讲授《哲学与文化》时,播放电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力求使学生从马克思成长、生活、研究理论和开展革命活动等方面了解马克思的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轨迹,激励生活的勇于探究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等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历程。
3、高中生的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高中阶段是法治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案件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来进行法治教育,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例如讲授《政治与法治》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些案件,分析案件,并听取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开展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开展审判活动,对当前的热点案件进行审判,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例如在宪法日当天,组织学生在国旗国徽下进行宪法宣誓。
4、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公共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笔者组织开展了多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旅游发展大会、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耕地保护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主题实践活动,了解公共事务的成因、意义或危害,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风景名胜古迹参观考察,让学生受到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汉书·李寻传》
2、宋陆游 《上殿札子》
3、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4、郭沫若 《洪波曲》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6、《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