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对策

2019-09-10 16:22汪海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课后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

汪海洲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 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77-01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校是省重点高中,面向全县招收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尽管学生的成绩和表现都很优秀,但是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有些初中没有条件开设信息课,或者开设了计算机课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上机操作,导致了班内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我们选用的是非零起点的教材,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很少规范地上过信息技术课。通过实践,我发现开展分组教学不失为解决“零起点”问题的好方法。开学伊始,我首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挑选出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组长;同时,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搭配组员。按照本人自愿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到4人。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调整,组长坐中间,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沟通、帮助。平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监督、辅导本组的组员。

另外,上课期间,通过布置“任务”在各组间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由组长及时指导和组内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教师因此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点拨各组。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加强了独立探索和协作交流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实施,“零起点”的学生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了“脱零”目标。

二、教师观念问题转变与对策

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师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课程标准》认识不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标准应结合本校设备、教师等实际情况而定。二是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教学资源,不需要教师照本宣科,但实际上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教教材”,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具体问题,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很难实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必须改变观念,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不仅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以新课标为依据,还要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二是善于運用新教材。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教师又是教材的开发者、实践者,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三、准确把握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要做到准确把握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使用过程中,实际的问题还是存在。例如:有些学生在经过一年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学习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仅仅按教材内容安排上来看,好象是需要什么技术就涉及什么技术,技术学习不具系统性,零散且跳越性非常之大,给人的感觉是内容过于空泛。按照教材的思路,高中的学生不再是零起点,他们应该更加系统的学习信息知识。但是实际上零起点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很难区分出哪些学生具备哪些基础。因此,很多教师面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常常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在新课程要求和现实情况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其实,教材的“非零起点”针对的是技术,而教材的必修模块提倡的是淡化技术,注重信息处理流程的分析,以及在信息处理流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术。如果教师能够领会教材的这层含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避免在技术上花费太多精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要超越教材,领会教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实现。

四、注重课后反思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老师都要带几个班,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其他工作,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有的班信息技术水平高,有的班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学反思与学习评价的有效结合是提高效益的有效补充。我们的做法是:每节课分班做好教学情况记录,反思各班学习效果。课后记录各班的学生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的反映情况,老师在教学时要适当降低或提高难度,对作业完成不理想的班级实行最低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开学以来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提高了,水平提高了,有的学生结合学习制作了相关动画,用程序设计语言制作了小程序等,并且拿了省、市级奖项,这些成就来源于我们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不断思考。

结语

探讨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法,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课后反思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烜.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践困惑与应对对策.《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课后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
立足新课改,教好高中数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