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中 袁春生
摘要:新高考即将在安徽落地,新高考改了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冲击波在哪里?学校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闵行两校的实操经验,取长补短,勾勒出我们的路线图,进而形成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 价值取向 应对策略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在倒逼高中教育改革。由此,学校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等待,只能提前谋划,稳妥实施。
一、新高考带给了我们什么——对新高考的深入认知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一是改考试。一改一考定终身制。从先行省方案看,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涵盖高中学生所学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只有合格、不合格两种,考试成绩合格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从等级考选择来看,上海、山东等5省市是“6选3”,浙江是“7选3”,江苏、广东等8省市是“2选1+4选2”。与之配套的还有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二是改录取。在招生录取机制上进行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逐渐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三是改模式。准确地说是改变“育人模式”,从重“育分”到重“育人”。
新高考“价值取向”是什么?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新形势下,“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二是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首要位置。三是让学生有“选择”。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个人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等基础上,做出选择。
新高考的“冲击波”在哪里?从目前来看,新高考至少有两大冲击源。一是“走班”。多年来,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模式是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如今这将受到强烈冲击,同时使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二是“选课”。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类似于“计划经济”,统一时间、统一课程、统一进度、统一课表等,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在走班和选课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二、如何应对新高考——学校转型与应对策略
以校园文化作为新高考的统领。学校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领导力。以“闵行三中”为例,在上海算不上名校,就是在闵行区,也常常被划为三类,但其致力于文化构建,通过特色校本课程,弘扬自己的特色文化,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该校以“尊重”为核心理念,由此衍生出“尊重德育”“尊重学堂”“尊重课程”等系列化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让学校特色文化生根生长,必须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特色校本课程滋养、弘扬、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以系统视野制订实施方案。按照闵行经验,一是做好政策、目标、环境以及特色梳理,由此学校才能知根知底,提前布局。二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指导机构。学校都建有“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全面负责新高考的战略规划和落地实施,同时建立导师制和学术委员会。三是要统一各方思想。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全员、全面和全程参与新高考战略所有决策与讨论,确保形成合力。管理团队及学科教师必须明确各自角色与作用。对于学生家长,必须统一家长的认识,缓解家长的焦虑。四是制订方案与流程图。在详细了解本省方案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由相关部门制定详细规划。成熟的规划一般需几上几下,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专家论证,最后才能确定。
以教育教学转型推进新高考稳步实施。推进新高考是小步稳进,不是一蹴而就。教育教学转型与实施是其中的关键。
1.教学层面的实施。一是课程开设、课时分配及课表排列。闵行两校根据课时情况不同,基本上是高一全开,每天七节加一节课外实践活动。选科后,合格考的学科每周开两节,等级考的学科每周开三节,高二不再开地理、生物、技术学科合格考班,其他学科高三不开合格考课程。学校总课表目前主要是人工排。选科走班后,教师和学生各有一张个人的个性化课表。二是走班教学。两校坚持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有自身的提升空间。在科目选择时注重教师的引导,有限定性走班(套餐制)倾向,但绝不做强制性要求。三是教师的调配、工作量测算及绩效考核。除语、数、英外,两校针对选考科目周课时安排同等对待。教师选聘与教学业绩及教学考评分数挂钩。等级考科目列入高考奖励发放之中。
2.教科研层面的实施。一是课堂教学及评价。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问题化,大量采用“导学案”, 注重思维引导,从“问题产生”到“问题分享”,从“问题研究”到“问题深化”,逻辑性一以贯之。课堂评价上,闵行两校主要依据“上海市课堂教学调研工具”,从“教师教学清晰”“引导学生学习”“师生有效沟通”“课堂环境管理”“教学目标达成”“特色和创意”六个维度进行观察赋分。二是教科研实施。两校主要依托区级教科研部门的驻点调研和教学视导等上级督查,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和同课跟踪等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设计、命题、作业展示、论文等大赛平台,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进行自我发展。同时,辅之以学生和家长评教、同行互评等评价措施。
3.德育层面的实施。一是班级管理。行政班级依然是管理和教学的主体,教学班级在行政班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配合行政班级,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课走班前学生属行政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选课走班后学生属教学班级,管理由辅导员负责。二是班主任管理。新高考背景下班主任的配置为1+n的模式,即一个班主任,1-3个辅导员。行政班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一日常规、安全纪律、成绩提升、素养培育等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教学班辅导员只负责6选3学科中某一学科的教学与管理。班主任的评价依然可以根据原有办法进行,辅导员评价制度需另行制定。三是学生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班主任指导、专家引领、职业体验、兴趣特长测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要提供场所和专业指导。四是思想教育。闵行两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同时进一步细化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分工,增设学生工作部,更精细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值得借鉴。五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条目清晰且有一套市级管理系统,从入学开始学生按学期自己在网上录入五大方面的活动记录,班主任进行遴选、初评并公示,学校评价小组进行核定,最后生成每人一个报告。
4.课程的实施。闵行三中虽然没有高大上的丰富课程,但他们的课程是基于学情和校情的,从最基础的微课、作业辅导开始,而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做法,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提升。闵行中学课程,更具引领性和国际视野。两所学校课程设置的转变不断推动着教师的创新实践与课程研发,课程也像大海一样,使学生可以随时去游泳,让不同类型、不同学力、不同学程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5.后勤管理层面的实施。两校对于后勤管理都进行了适度调整,管理超前,力求精细。为适应走班教学,准备了一定量的空教室,其数量是现有班级数量的1.5倍。走班教室配备的课桌椅的数量一般多于实有学生数,基本达到考试用的数量。同时,为减轻学生走班负担,两校均在行政班级后面配备学生储物柜,每生一个。为提高学生科学艺术素养,学校还着力完善心理咨询、实验教室及功能教室的建设。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两校投入巨大。闵行中学负责人指出,“得信息化者得天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排头兵,已为各省市高考改革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人总是在下水中学会游泳。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更应立足实际,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乃至一校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并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