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霞
摘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地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窗外定是一片丰富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阅读 兴趣 习惯 方法
引言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南宋朱熹也曾指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一个人若要成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而获得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只翅膀作为辅助,语文教学不亚于折翅的小鸟,不仅不能够顺利起飞,更谈不上高飞。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来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考虑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组建书屋
课外阅读需要大量的课外图书,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条件。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有些农村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于课外阅读不重视或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所以,这些家庭的课外图书非常少。随着孩子的成长、年级的升高,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在家庭、学校图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决定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我开始在班级里发动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买书、捐书并把图书带到班级里。后来,我让每个学生每学期带三五本图书放在图书柜,小小的班级“图书馆”就这样组建起来了,班级有了大量的图书。为了管理这些书籍,我又在班里精心挑选了两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由他俩专门进行图书的登记、借阅归还的记录(每周五是我们班的借、还书日)。就这样,图书屋有序地运转起来并慢慢发挥出它的大作用了。
二、激起兴趣
班级里拥有了小小的“图书馆”,如何发挥这些图书的最大功效,不浪费资源,是我这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要操心的事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就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抓起,等学生们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去探索他们想知道的书里的内容。针对小学生喜欢比赛的心理特征,我在班级里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以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1.讲故事比赛。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课外读到的精彩动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者须做到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听者认真倾听、入情入境,每听完一个故事须做出评判,给出分值,最后选出本期自己心目中的讲故事明星。
2.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中,所有的学生可以畅谈阅读课外书的心得体会。读书交流会所交流的内容广泛,如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演读、好词佳句的展示、畅谈读后感悟等,学生不仅要把内容展示出来,还要说说为什么展示它们。
3.梦想小剧场。梦想小剧场在演出前要排演,几个人合作表演书中的某些故事情节或完整的故事,抑或一个人演绎故事中的精彩片段等。
4.课前即兴演讲。每周三开展一次课前3~5分钟的演说。具体做法:上课前,由班里推选两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不限,随意发挥,畅所欲言。此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培养习惯
做事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能见效。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促其长期坚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见到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才有帮助。考虑到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我以课外阅读为专题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会,就课外阅读的好处和如何督促自己的孩子阅读进行强调,同时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亲子共读氛围。刚开始可以每天进行一次亲子阅读,大约一小时左右,坚持陪读一段时间,待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后,再尝试慢慢放手。如过程中发现孩子一个人不能坚持读下去,可以再继续陪读下去。这期间,我也会经常打电话给部分家长,了解陪读情况。同时,我会对在陪读中表现好的家长,在班级群里进行表扬,也会对课外阅读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就这样,在我的重视和督促、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得如火如荼。久而久之,学生把读书当成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书籍已然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四、教授方法
要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读书方法。方法得当,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事半功倍,提高阅读效率。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教会学生读书、读好书,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对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进行了简单分类:
1.浏览法。顧名思义,这种阅读方法简单粗略,即用较快的速度通览全文或全书,近似走马观花,只对读物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明确文章或整本书的主要意思即可。此法适用于那些篇幅较长,内容又不十分重要的文章或书籍。
2.细读法。细,就是认真仔细。此种阅读方法要求较高,且目的明确。运用此法读书时须非常用心仔细,一丝不苟,放慢速度,逐字逐句研读,一边读一边想,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此法适用于文质兼美、篇幅较短的散文和诗歌类文体。
3.结合法。所谓结合法,就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时代,信息量大,而且瞬息万变。人的精力有限等因素,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篇目书籍详加研究,因此必须做到取舍有度、轻重有别。通俗来讲就是挑选“有用”的来读。“有用”的是指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用处不大的略读,用处大的细读。
4.笔记法。无论哪种阅读方法,每读必有所得,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读书有所得的有效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段或好词佳句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摘摘抄抄,完成读书笔记。平时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进行分类记录摘抄。可以建议学生这样进行分类:“本书主要人物”“我积累的好词佳句”“我最喜欢的段落”“书中值得讨论的要点”“我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我配的插图”等。学生可将阅读中自己认为重要的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记录在相应的栏目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要只重视书中的故事情节,强调一定要将精美的句段记下,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学生对书中某些问题有异议时,不要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即写出自己的读书所感。这样长期积累,不知不觉中语文素养就会有所提高。
通过上述方法的指导,我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每期的单元测试上,阅读理解和习作得分率非常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我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路。教每一届学生我都惯用此法,的确效果很好。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得带领学生超越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学习,汲取“天地”之精华。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