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兰
摘 要: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有效的心理引导。当前教育界通过实践证实了课堂上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将心理辅导活动广泛应用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
关键词:心理辅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用
小学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根据教学需要来设置有实际心理教育意义的心理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课程。
一、研究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课程,但当前收效甚微。当前课堂教育仍以知识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教育科学性,导致教学成效低,所以教育对课堂上有效应用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二、实践操作的策略
(一)引进心理辅导活动课模式,为思品课教学服务
思品课上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来举例子以论证观点,但学生很难理解并准确把握教学要点。而引用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感受更加深入,从而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教材的拓展和删改
思品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对于该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据此来适当删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制作成小品让学生们配合演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情景满足学生道德情感發展的需要
单一的活动情景未免枯燥,这要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情景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演小品,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多样化的活动情境来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满足学生情感道德发展的需要。
(四)改变以往单一的效果评价方法,注重学生自我认识的调整完善
成绩并非评价的唯一,教育也并非只有“应该”与“不应该”,而是要注重评价分析,并且要注重学生敏感点,比如批评方式,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应只有严厉说教,而是分析错误原因和改正方法,以帮助学生进行改正与完善。
三、思考和体会
思想品德课不是知识的强制性灌输,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心理需要来进行教学形式的调整与引进,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一项很好的课堂教育形式。
结语: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且心智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明事理,辨是非,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霖琳.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纪律的管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1):37-38.
[2]顾敏.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教学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7(36):96.
[3]张玉红.成长不烦恼——小学六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