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良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因此我国悠久历史的氛围也是十分的浓厚。而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把相关的历史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当中明白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过程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81
由于历史这门课程涉及到我国从古至今的思想、政治、经济上的一些发展,因此让学生明白这些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的学习当中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自信以及文化的自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想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教学的方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弱化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时间主要由教师来进行把控,以及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传授,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知识吸收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通常是由学生在课堂上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而教师教学的角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制定,通常是根据他们多年的教授经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通常是按照他们提前准备的教案来进行教学,而这些教案的设计以及内容大多都是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安排的。教师会为了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从而把这些教学内容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时间点上。
这样的确可以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但由于缺少站在学生角度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过于宽泛和浅显,让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被大大强化,而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缺乏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自我主体地位的意识,就会使得他们对这门学科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通常是围绕学校统一分發的课本进行备课。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在编写统一教材的时候通常会照顾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因此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是相对简单和基础的。而现在教师在教学当中普遍的都是按照课本知识来进行相应的讲解,他们认为只需要学生能够对于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应对考试即可。这样的教学想法就会使课堂内容变得十分的单一,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就能够理解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的教授,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要求也远远不止于此。
(三)教学考核标准死板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考核标准通常都是按照学生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他们学习的好坏。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比较大,容易形成成绩的两极分化。在一个班级当中,往往会存在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和成绩特别不理想的学生,如果仅仅只通过期末考试这一种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考核,就会使得学生的成绩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而学生面对这种差距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都会受到打击。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这样的考核方式以及考核标准就显得特别的死板。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白学生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供学生探讨交流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在相关教学方法以及教案的设定当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课堂需要进行相应的安排。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重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查漏补缺,不断强化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以及对于自己不知道知识做相应的补充。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对于学习的一些观点,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教学观念,学生需要明白学校分发的教材只是一个基础的教学工具,而他们需要在这些基础的教学工具上进行相应的延伸。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应该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理解为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从而不断地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教师教学内容的改变下,也会增强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扩大他们的学习知识面。
(三)对传统的考核标准进行改革
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影响考生考试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好坏的评判不应该仅仅只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判定,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态度。从而对教学的考核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于学生学习的评判应该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一些表现以及对于一些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通过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无形当中也会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这些会激励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从而不断缩小班级学生的学习差距,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信心。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不断地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能得到有所扩展。在教学考核标准的制定方面,教师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通过对考核标准的改革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罗海亮.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175-175.
[2]韩广聚.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