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工作中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09-09 03:19杨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本院准确率门诊

杨梅

【摘 要】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工作中“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笔者所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3413例,给予常规沟通模式,随机抽选1000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5661例,给予SBAR沟通模式,随机抽选10000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升高,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加强护患沟通,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门诊护理;SBAR沟通模式;护理质量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诊之后所接触的第一个场所,患者在该场所所接受的服务质量决定了其对医院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同时门诊也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一直受到医院的关注和重视[1]。门诊每天需要接诊大量的患者,他们在疾病、性格、文化层次、需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作者主要选择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对其实施“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现将具体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3413例,采用整体群抽法抽选10000例,设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5661例,采用整体群抽法抽选100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纳入标准:就诊资料均完整者;年龄为18~80岁者。两组排除标准:就诊资料不完整者;年龄小于18岁,或超过80岁者;进行专科咨询者;只开药或开检查单者;未就诊便退号离开者。对照组: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44.84±7.92)岁,其中7312例为初诊者,2688例为复诊者;观察组: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44.13±7.89)岁,其中7109例为初诊者,2891例为复诊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的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医护人员未发生任何变动,共有分诊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8岁,在学历方面,5名为本科学历,15名为专科学历;在职称方面,17名为主管护师,3名为护士。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主要是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分诊指导、医院环境介绍等,观察组在常规沟通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首先,在接诊患者时,应通过询问掌握患者基本信息,既往诊断、手术情况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并了解患者就诊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指导[2];其次,由患者及其家属描述主诉症状,了解其主要表现,询问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然后,了解患者异常反应、心理状态以及既往病史等,观察其体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其中满意度则由本院依据本次研究的患者情况,自行拟定满意度调查表,并将其发放于每一位患者手中,以现场调查现场回收的方式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分析,护理满意度采用评分制,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评分低于60即為不满意,评分在60~80分即为基本满意,评分在80分以上即为非常满意,以非常满意病例数和基本满意病例数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本研究中组间数据,分诊准确率、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采用%描述,然后行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纠纷发生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明显升高,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新型沟通模式,以往是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时的模式,包含现状、背景、评估以及建议等几个方面,沟通程序为目前状况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评估结果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四个步骤[3-4]。此次研究中,将该沟通模式创新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并将其与常规门诊护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明显升高,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5],提示通过SBAR沟通模式可以在医护之间建立一条沟通的直通道,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清楚的传递,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且能避免沟通障碍和护患纠纷。另外,研究还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可见SBAR沟通模式可以使护士更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并予以相应护理,从而给患者更好的护理体验。

总的来说,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加强护患沟通,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蕴之,蒋红,黄莺,等.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6):688-692.

[2] 刘霞,韩雅琴,王怡华.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7):55-56.

[3] 邱金花,林燕平,林宁,等.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满意度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30(02):58-61.

[4] 李建萍,钱火红.SBAR 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5):36-38.

[5] 马爽,杨伟.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3(24):3031-3032.

猜你喜欢
本院准确率门诊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