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宣教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分析

2019-09-09 03:19于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依从性艾滋病研究组

于敏

【摘 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宣教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6例艾滋病患者,分为两组,将33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将33例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中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症状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显著上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宣教;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应用分析

艾滋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属于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这种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口腔、肛门、生殖器、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液等进行传染[1]。该病的危害性较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其高发群体为青壮年,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8~45岁[2]。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旦发展为艾滋病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包括食欲减退、发热、感冒、全身乏力等。该病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对其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该病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对6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6例艾滋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分为两组,将33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将33例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6例、17例,平均为(43.7±3.4)岁。病程平均为(3.6±0.7)年。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7例、16例,平均为(44.6±3.7)岁。病程平均为(3.9±0.8)年。基础资料对比中,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与家属配合,给予心理护理,缓解不良心理问题。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具体如下:1)基础护理。需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教育情况、生活作息习惯等临床资料,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其情绪与疾病认知程度进行了解,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2)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实施健康宣教。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需要对艾滋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与饮食给予有效的指导,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资料、宣传手册、专家讲座等方式让患者对艾滋病进行详细了解。护理人员可以现场示范,对艾滋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年轻患者,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相互之间推送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饮食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文化水平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病因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与评估,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确保语言通俗易懂,对患者有耐心与爱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确保个性化健康宣教工作顺利开展。对艾滋病的临床特点、症状表现与合并症等进行详细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提高認知程度,并重视该病,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3)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对患者病因、疾病程度等进行了解,并告知患者疾病的危害性,让患者深刻了解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对其加以重视。并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减少传染率,对艾滋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详细讲解艾滋病感染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确保个人的清洁与干净。需要勤洗澡,及时更换衣物,定期修剪指甲。在饮食中,需要清淡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及时补充营养。并且多食用高维生素、蛋白、热量食物,确保营养均衡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避免与水痘、结核、麻疹患者直接接触。在外出的时候或与人交谈的时候需要佩戴口罩,减少传染的发生。4)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讲解用药方法,对药物名称、疗效、禁忌证、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讲解,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加强用药监督,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能够牢固的掌握用药的详细内容。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ESCA)进行测定,评估内容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了解情况、自我护理技能等。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艾滋病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大多数人对艾滋病不够了解,均对其具有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会承受较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4]。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加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具有详细了解,消除不良心理[5]。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面对艾滋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可以不断提高患者艾滋病疾病认知能力,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使其治疗依从性的不断提高,帮助患者形成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能够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患者中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症状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显著上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于洋.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2):45-46.

[2] 罗龙海.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5(16):46-47.

[3] 张弛,张玉琼,张爱华,等.贵州省孕产妇艾滋病认知水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04(15):320-323.

[4] 孙定勇,王奇,司珩,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01(31):3-6.

[5] 蒋玉惠,陈蕊,韩居才,等.马拉维360例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06(31):497-500.

猜你喜欢
依从性艾滋病研究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