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桂香 于泽芝 贲燕华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48例新生儿,分别通过直抗实验、游离实验、释放实验三种方法对患儿血清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患儿血型与溶血病间的关系。结果:经3种实验检测得出,此次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计1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判定为溶血病,4例患儿判定为可疑,2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阴性,判定为未患溶血病。检出率为35.42%。三者间以释放实验检测准确率最高,以直抗实验检测准确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3、14.1667、4.3714,P<0.05)。溶血病新生患儿中以A型血、B型血例数最多,未发现O型血、AB型血新生儿患溶血病,且A型血溶血病患儿比例与B型血溶血病患儿比例较为相近(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情况可通过血清检验来辅助判断是否患有溶血病。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指的是由于产妇与新生儿血型不一,产妇体内形成同新生儿血型抗原不相匹配的抗体,同时该抗体经胎盘抵达新生儿体内,进而导致同族免疫溶血疾病。当前以ABO血型及Rh血型不合最为普遍[1]。一旦新生儿发生溶血病,则容易造成其出现黄疸、贫血等问题,甚至危及患儿的生长及生命。临床普遍以血清学三项检验作为判定溶血病的方式,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对象分析其血清检测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48例新生儿,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9例,日龄短则1d,长则18d,平均日龄为(5.64±1.17)d。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新生儿均诊断出高胆红素血症情况;2)患儿家属知晓此次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2]:1)排除其它血液疾病新生儿;2)排除合并严重疾病新生儿;3)排除存在严重先天疾病新生儿。
1.3 方法
本次研究具体应用试剂与设备包括:ABO反定型红细胞、筛选细胞、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长春博迅);TD-3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长春博研)、BASO2005-2型离心机(台湾贝索)等。
血型检测:取产妇及新生儿血液,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配置成浓度0.8%的混悬液,将50μL配置成的混悬液加入离心机设备内进行5min离心,速率控制为1500r/min,读取并记录检测数据。
直抗实验:将配置混悬液加入检测卡中,经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孵育后进行离心,读取检测数据。
游离实验:于检测卡1~3孔内加入50μL ABO反定型红细胞混悬液,同时加入50μL新生儿血浆,将孵育器调至37℃,进行孵育15min,取出孵育好的试剂放入离心机内进行5min离心,读取检测数据。
释放实验:于检测卡4~6孔内加入新生儿放散液50μL,同时加入50μL ABO反定型红细胞混悬液,放入37℃孵育器内孵育15min,以TD-3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进行5min分离,设定参数为前2min转速900转/min,后3min转速500转/min。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以卡方值作为检验三项实验阳性检出率、新生儿血型与溶血病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依据,以t作为检验计量资料的依据,以P作为检验数据间差异性的依据,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三项实验结果比较
经3种实验检测得出,此次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计1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判定为溶血病,占比35.42%,4例患儿判定为可疑,占比8.33%,2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阴性,判定为未患溶血病,占比56.25%。总检出率为35.42%。其中,17例溶血病患儿经直抗实验检测阳性率为7例,占比41.18%,经游离试验检测阳性率为13例,占比76.47%,经釋放实验检测阳性率为17例,占比100.00%,三者间以释放实验检测准确率最高,以直抗实验检测准确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3、14.1667、4.3714,P<0.05)。见表1。
2.2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比较
经血型检测获得,48例新生儿其中A型血15例,占比31.25%,B型血18例,占比37.50%,O型血8例,占比16.67%,AB型血7例,占比14.58%。17例判定为溶血病患儿中,A型血患儿共9例,占比52.94%,B型血患儿共8例,占比47.06%,未发现O型血、AB型血新生儿。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B血型新生儿患溶血病概率明显高于AB、O血型新生儿(P<0.05),但是新生儿A型血与B型血患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溶血病对于新生儿来讲是极为严重的血液系统病症之一,主要由于胎儿血液内红细胞上存有父亲红细胞抗原,产妇妊娠过程中,自身红细胞经体循环形成抗体,由胎盘抵达腹内胎儿处,同其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从而造成胎儿大量红细胞受损,引发溶血病[3]。该病症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乃至生命安全均有严重不良影响,需及早诊断并治疗。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柱凝胶技术得到了改进与完善,进而为血清检验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技术具有检测准确、操作便捷等优势,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因人为作用对检验结果的干预[4]。其中,直抗实验、游离试验、释放实验是检验新生儿血清指标的常用技术,本文作者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结果显示,17例患儿判断为溶血病,经直抗实验检测阳性率为41.18%,经游离试验检测阳性率为76.47%,经释放实验检测阳性率为100.00%,三者间以释放实验检测准确率最高,以直抗实验检测准确度最低,且A、B血型新生儿患溶血病概率明显高于AB、O血型新生儿(P<0.05),但是新生儿A型血与B型血患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与冯登礼等人发表文章结论一致[5]。
总之,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情况可通过血清检验来辅助判断是否患有溶血病。
参考文献
[1] 叶健,杨艳丽,耿琼花.脐带血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0):1174-1177.
[2] 徐超凡,陈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溶血三项及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08):1239-1241.
[3] 姚超峰.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8,24(05):730-734.
[4] 梁虹.早期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0):2144-2145.
[5] 冯登礼,刘大伟,葛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及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4575-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