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2019-09-09 05:52傅若云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概论习近平特色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及时“三进”工作的需要,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配合,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用新思想铸魂育人。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课 融入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hnsz2018- 12)、海南大学“学习贯彻研究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和‘路研究”(19DZX1802)、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hdjy1857)。

作者简介:傅若云,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28

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概论”课作为“05方案”确定的四门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联度、切合点最高,要做好融入的“急先锋”和“排头兵”。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其融入“概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的需要

“概论”课的教学目的重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以历史演进的脉络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樹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铸魂育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高校学生新增的精神营养品,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必须切实推动新思想的“三进”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将新思想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话语体系。通过将新思想融入“概论”课,创造积极热情的学习氛围,实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全国各地高校,帮助高校青年们明辨意识形态界限,使他们懂得学习什么,反对什么,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向上,勇当新时代新青年,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共同理想中去。只有切实有效推进“三进”工作,打通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最后一公里”,引导高校学生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二)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立德树人关键在立德,良好的德行是人才的首要标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把握住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学时期正值“拔节孕穗期”,如果政治方向不坚定,就会受到西方价值观的侵扰,造成高校学生思想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最鲜明的旗帜,必须用新思想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必须抓好新思想的教育引导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仅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精神缺少指引,灵魂就没有韧性,容易导致精神迷茫,走弯路碰钉子,那么就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就像金子塔一样,要打好德育底子,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抓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优秀人才最显著的特征。”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把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落实在教学全过程。社会主义高校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引导广大青年立志做大事,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校必须以新思想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善于学习善于创造,主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基本内容由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构成,分别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性问题。高校“概论”课教学需要准确把握新思想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和时代价值,以便更好融入“概论”课,抓好意识形态教育。

“基本内涵”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上阐释“是什么样”。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为“八个明确”,即明确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解决方向;明确战略布局和总体布局的内涵;明确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秩序;明确党领导下的强军目标;明确新时代大国外交方向;明确党的领导地位和优势。“八个明确”内容上层层递进,逻辑关系严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明确了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基本方略”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上指导“该怎么做”。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为“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实践保证;坚持贯彻“五位一体”的具体实践方向;坚持贯彻“四个全面”的具体实践内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基本遵循、行动纲领,与“八个明确”的基本内涵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二者理论与实践辨证统一,逻辑清晰地回应了“时代之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需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上,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方式上发力,使三者协同发力,同向而行,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配合

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配合的二重优势。隐性课程是指将受教育者置于不可预期的教育影响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理论修养、思想情感、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的教学课程设置。隐性课程另辟蹊径,通过影响学生情、意、信等非理性因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启发自觉、激发情感、坚定自信、强化意志,促进智力因素的开启。隐性课程可以从校园文化层面、校纪学风层面、师生关系交往层面进行设置,发挥其渗透性、长期性的隐形教育优势。显性课程相对于隐性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高校理论学习进而增长知识的主要渠道,主导着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发展,隐性课程作为高校理论知识熏陶的微路径,着重调整着大学生理论学习动机。实现新思想融入“概论”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要以显性课程为主,隐形课程为辅,实现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只有充分利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各自优势,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才能贯彻党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方针。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还需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高校学生在学思悟践中把握精神实质和实践要点,做到知行合一。理论教学是理论灌输的主要途径,主要靠教育者的教学传导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倾注到课堂。理论教学通常比较抽象,不能从感悟体验上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可以辅之以实践教学来加深高校学生对“概论”课的理解,进而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价值。学习理论需要反复实践,通过实践强化认知,丰富感性认识,才能掌握得更准确,领会得更深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通过实践彻底掌握理论,理论才能武装头脑。因此高校要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现双重育人,增加实践教学渠道,创建贯通网上网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实践平台,注重实践教学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融合,着力提升新思想融入“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三)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配合

新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也需要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配合,利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新思想入脑入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优势和不足,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新思想才能很好地融入“概论”课教学。传统教学主要通过老师的学识优势和言传身教以及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是理论传导的主要路径,但是传统教学是固定化了的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创新理论教学。网络教学是指运用网络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创造出超时空的教学互动关系以及全新的知识传导体验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固定化模式,建立了新的教学互动关系,知识的传导除了文字还有语音、图片、视频、动画等,理论信息传导的多元化和生动立体性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更好地解释传导新思想。大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控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理论学习。网络教学目前成为传统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灵活的理论学习形式,做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网络教学还可以实现全国优秀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课程,让不同地方的学生同样学习到金牌课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学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城乡学子都能深刻学习领会到新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冯刚.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猜你喜欢
概论习近平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中医的特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