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常志强
摘 要:加强武术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校内、校外教师及教练员的共同努力,运用课上、课下和校外三合一的训练模式,改变学生对武术单一的认识,将原汁原味的武术课程带给学生。
关键词: 校园武术;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8-0079-01
一、课上精讲教材加深理解
1.武德教育
七至九年级武术教学内容基本分为三部分:基本功、实用拳法基本打法和攻防破解、套路基本技法。學生通过对三个部分的学习能够基本了解武术的三大体系。首先,武术重视武德教育和武德修养,武德中讲“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礼先习德”,为了避免学生学会动作后随意运用,造成无故的受伤,在每次课前和课后,笔者会与学生交流并逐步渗透武德思想,并向他们提出要求,做到“与我学拳莫称霸,无人格者失拳法”。让学生理解习武的用意,懂得习武的规矩。在教学中,笔者以武术礼仪贯穿始终,通过传授武术技艺、师生共同提高武德修养和创造好的武德环境等方法来贯彻每一节课。
2.课的准备部分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侧重于完整的套路技法教学,但笔者在教学中,以打法和套路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攻防技击含义,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发挥武术的健身防身功效,又能起到表演展示功能。课堂准备部分形式多样,自编的搏击操中将武术搏击中的基本拳法:直、摆、勾拳;基本步法:滑步、跳换步;腿法中的正蹬腿、侧踹腿等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武术的搏击状态中。又如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功夫青春》,内容融合了武术套路中的基本技法,特别突出了武术的特点——手、眼、身、法、步、形、神、气、力、攻,简单易学,并配有动感强烈的音乐口令的节奏,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习武者应具备的精神面貌。另外还有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正踢腿、侧踢腿、弹腿、蹬腿、弓步推掌、马步冲拳、扑步穿掌等是学好武术的基本功底,因此每节武术课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内容练习。
3.基本部分的教材内容
基本部分的教学主要有教材中套路的学习(健身长拳、健身南拳、健身短棍等)和实用拳法基本打法及攻防破解(攻防技击、散打搏击及擒拿格斗摔法等)进行综合性的学与练。有规定套路,有综合格斗,一节课的最后再有养生功法的调节,武术的三个部分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完善武术的教学内容,更能让学生从中体会武术这项传统体育运动的内涵,从而达到“需要”学习武术的目的。
4.基本部分的素质练习
习武者需要有一定的耐力、力量素质为基础,灵敏协调的身体应变能力为保障。单一的体能素质练习效果不佳,素质练习方法应多样并有针对性,并重视核心力量的加强。学生的核心力量、协调灵敏性都有了保证,那么武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5.结束部分的放松环节
放松部分笔者充分利用武术中的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以及传统太极功法等),动静结合、练养相兼,结合音乐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调养身心的作用。武术中的养生功法是武术与中医的结合,简单易学且节奏慢,通过动作与呼吸节奏的调节,达到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效果,有利于气血运行,不仅达到了调养身心的效果,更是将武术中的三大类结合起来进行了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武术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二、课下充实内容,因材施教
本校于2016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武术社团,每周四、周五的课后一小时时间进行训练。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在保证集体训练项目的同时,依个人身体条件选择练习项目,力量型的练习刀、棍;协调型的练习枪、剑等。除此之外,每名学生还要学习散打搏击技法,这样因材施教,让学生都有所长。
三、校外磨炼意志品质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校外武术实习培训基地的训练,由专业的教练员执教,进行更加系统化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武术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学生通过武术搏击等实战学习,不仅达到防身健体的目的,还能够磨炼意志、培养拼搏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