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清 谢其琪 向文婷
摘要:文章以2015~2017年创业板及中小板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基础观及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成本粘性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民营企业成本粘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作用效果更显著。结论丰富了有关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成本粘性;研发投入;国有;民营企业
一、引言
内生增长模型指出,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被R&D活动推进,这样的内生技术进步使得我们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总量水平递减报酬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当今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的转型,创新驱动战略将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强国战略,企业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微观经济主体,必须将研发活动落实到具体战术之中,这与企业的日常组织、计划、管理等经营活动紧密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实现内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而反观当今企业出现了很多资源不合理配置甚至资源剩余的情况。
国外学者针对资源冗余进行了课题的研究。傳统的管理会计提出,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变动存在完全线性关系,根据y=a+bx,将成本划分为不随业务量变动的固定成本a以及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b。2003年 Anderson、Banker 和Janakiraman首次通过成本与同期销售收入变动的对数模型提出了成本变动与业务量的变动方向有关。Weiss(2010)引入“Sticky”的定量公式提出了成本粘性的直接测度模型。随后,很多学者研究分析了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调整成本观认为,管理者在面临收入下降时,会谨慎做出缩减成本的决定,因此产生成本粘性。管理者乐观预期观指出,若管理者对未来预期持有乐观态度,很可能采取不削减限制资源的决策。此外,成本粘性也是资本主义市场上一项重要的投资价值指标,与公司的业绩及经济效益密不可分。
回顾已有研究,我们发现成本粘性与研发投入的相关研究甚少,且大多数文献都是以成本粘性的静态进行探究。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贡献:其一,基于已有的ABJ及Weiss模型,设计了变参数考察了成本粘性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其二,从成本粘性的动态角度分析出不同产权性质下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其三,研究对于提高企业R&D研发活动具有深远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成本粘性与研发投入
“成本粘性”具体表现为业务量的增加导致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减少使得成本减少的量。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从存在性、影响因素及如何控制成本粘性水平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如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以加拿大多家医院为样本,研究发现有核心业务医院的营业成本高于附属医院的营业成本,说明资源越集中,成本粘性越高。考虑到资源剩余对于企业内部经济战略也有所影响,但鲜有文献对此进行分析。Banker(2006)通过对现金流量变动的研究,发现成本粘性越高会使得管理者谨慎运用资金,并且将自由资金投入到企业创新当中。胡华夏(2017)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发现成本粘性会产生剩余资源,而企业创新少不了资源的支持,剩余资源便在研发投入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首先,成本粘性本身的概念决定了它成为企业管理者预测未来业务量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便于管理者根据业务量来有效配置资源,也说明剩余资源可以运用于研发投入,激励创新。其次,成本粘性的不对称性确实给企业的战略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企业盈利预测的精准度,但当预测不准确时,成本粘性会刺激管理者调节激励制度,从而扩大产能,增加了研发投入。根据以上分析,作出假设。
H1:成本粘性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
(二)不同产权性质下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首先,根据代理理论,由于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出现了利益的潜在分歧。国有企业管理层基于委托代理原则,更注重个人薪酬、权力及地位的提升,出现“自利”行为。简单来说,管理者更倾向于向上增加资源而非向下降低成本;而反观民营企业,剩余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将会对其研发投入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两者管理目标的不同:当企业产销量下滑而引起了资源的闲置及冗余,由于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多样化,除了追求企业利润,更多在于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而民营企业的管理目标着重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管理层面临决策时,通过合理利用剩余资源将会对提升企业价值起到很大作用。
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之手”是国有企业强有力的后盾,国有企业在融资、投资过程中都享有政府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上的极大支持,使得他们处在竞争力度相对弱的环境之中,因此没有动力积极投入于研发活动;而民营企业基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激烈,必须通过增大创新研发活动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对于剩余资源的利用显得至关重要。何玉润(2015)从行业市场竞争及行业市场势力两个角度研究论证了此观点。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2:民营企业成本粘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作用效果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我国2015~2017年创业板及中小板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并根据以下指标选择数据:1. 剔除研究阶段ST的企业;2. 剔除研究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获得了406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指标从企业利润表中获取,其中国有企业占样本29.6%,民营企业占70.4%。
(二)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设计了模型(1);此外,参考温忠麟(2013)设计的方法,探究产权性质在成本粘性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中的作用,构建了模型(2)。
Intensityi,t=α0+α1×Stickyi,t+α2×Controlsi,t+εi,t(1)
Intensityi,t=β0+β1×Stickyi,t+β2×State owneri,t+β3×Stickyi,t×State owneri,t+β4Controlsi,t+εi,t(2)
(三)变量选取
1. 成本粘性
最受大众认可的研究某型为ABJ模型,首次将成本粘性引入了定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此模型无法用做解释变量探究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故借鉴Dan Weiss(2010)的模型,引入成本粘性Sticky,将其进行了相反数处理,如下公式:
Sticky=log-log μ,μ∈{t,…,t-3}
2. 研发投入
衡量企业研发投入的指标有很多种,根据已有经验得知,企业现金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因此為了探究研发投入强度,我们运用公式:研发投入支出/营业收入,如下所示。
Intensity=
3. 产权性质
为虚拟变量,若某企业为国有企业,值为1;否则为0。
4. 控制变量
总结已有文献,资本结构(Levegage)、资产报酬率(Roa)、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等指标对成本粘性促进研发投入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控制了诸多指标进行检验,具体变量及定义以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二)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3得知,Sticky对Intensity有正向促进作用。不同产权性质下,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都为正,验证了我们假设一,且不同表现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4得知,Sticky*State owner系数为负,这与假设二相符,说明在非国有企业下,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在我国,基于委托代理原理,国有企业管理层面临风险性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非股东权益最大化,因此当存在冗余资源时,管理层并不会利用资源投入于高风险的R&D研发活动。因此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五、结论及建议
企业研发投入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从内部资源配置对研发投入的研究略少。本文以2015~2017年的创业板及中小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本粘性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民营企业性质下,成本粘性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更显著。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样本容量太小,影响了结果的稳健性。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借助国家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企业还需意识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内部剩余资源。国有企业制度下,管理层与股东可以设计契约激励模式,通过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增大R&D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创新。
参考文献:
[1]Anderson M C, Banker R D, Janakiraman S N.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01).
[2]Kama I, Dan W. Do Managers 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01).
[3]王东清,房婉秋.成本粘性国外最新研究进展[J].财会月刊,2016(05).
[4]Balakrishnan R, Gruca T S. Cost Stickiness and Core Competency:A Not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0(04).
[5]Banker R D. Predicting Earnings Using a Model Based on Cost Variability and Cost Stickiness[J].Accounting Review,2006(02).
[6]胡华夏,洪荭,李真真,et al.成本粘性刺激了公司研发创新投入吗?[J].科学学研究,2017(04).
[7]徐海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与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4).
[8]何玉润,林慧婷,王茂林.产品市场竞争、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5(02).
[9]叶宝娟,温忠麟.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J].心理学报,2013(09).
[10]向文婷,邱强.管理层股权激励与成本粘性——基于变参数模型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8).
*基金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探究”(项目编号:2018NFUSPITP271);省级重点项目“不同产权制度下管理层股权激励与成本粘性”(项目号:20180298005z)。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