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亮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在监考时,对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思考。因而,采用一组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计算经验和题中数据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以竖式计算为最优的计算理念,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关键词:计算水平;竖式;口算;两位数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快速、灵活、准确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在考试和作业中,学生的计算常会有出错或计算步骤繁杂的情况。例如,笔者在一次监考中,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中有“35×20”这道算式,很多学生都使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鉴于此,笔者在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了几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师:通常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式?
生1:按题目要求做,口算或竖式计算。
生2:只要题目不做特别要求的,为了防止出错,我都使用竖式计算。
生3:题目没有特别要求的,能口算得出结果的,我都口算;口算不了的,就使用竖式计算。
根据访谈结果,笔者进行了思考:学生真的会做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吗?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時,学生都知道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感知过算法过程,抽象归纳了一般算法,也有大量的练习辅助学生去掌握。从这方面来看,学生是会计算的。为什么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呢?笔者带着疑虑又与一些教师进行了交流:
笔者: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水平呢?
师1: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勤练习,计算水平必然会提高。
师2: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比较容易出错,最佳的办法就是督促学生列竖式。有些学生喜欢“口算”,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这种计算,必须列竖式,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仅从计算结果来看,竖式计算(笔算)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最佳计算方法。这也是导致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为:计算水平的提高,源于列算式计算的程序练习和细心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一定要使用竖式计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和计算水平。其实,这是一种过分追求结果、忽略计算思维过程的想法与做法。这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的程序,无法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这种单一的计算方式,不能提升计算水平。想要提高计算水平,只有将数学思考带入到计算过程中,根据计算经验和数据生成的多样化,灵活地使用各种计算方法并监控计算过程 [2]。计算方法该如何选择?该怎样结合计算经验和具体题目,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呢?在学生已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和口算的方法以后,笔者做了一些实践,摘录部分片段如下:
片段一:
先复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笔算和口算的方法,之后展示如下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式:
40×22= 24×38= 20×40=
38×57= 24×30= 21×32=
24×12= 39×12= 26×11=
25×26=
生1:40×22和20×40这两道题,选择口算的方式:40×22可理解为4个十乘22,得88个十,得数为880。20×40可理解为2个十乘40,得80个十,得数为800;这题也可以理解为2乘4得8,在8末尾添加两个“0”,得数为800。
师:为什么选择这两题口算呢?
生1:40×22这类计算,直接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积,在得数末尾添加一个“0”,若不进位,口算一般不会出错;20×40这类计算,十位数直接相乘,在得数末尾添加两个“0”即可。
生2:24×30也可以口算,可以理解为24乘3个十,其中4×3要进位,因为是比较简单的进位,口算没有问题,24×30得数为720。
生1:我觉得24×30用竖式计算更合适,因为4×3有进位,容易出错。
师:遇到这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抉择计算方式。选择口算的同学,可以用竖式检验一下结果;口算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选择竖式计算。大家再看看其他题目的计算方法呢?
生1:其他题目中都没有出现整十数,应该全选竖式计算。
师:的确!我们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计算方式的选择和题目中的数据有直接的联系。
思考:
学生对计算方法选择的不确定,主要源于日常练习中,过多地限制了计算方法,比如“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或“口算以下题目”等。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然会按照题目要求计算,不会自主地去辨别计算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执行提示信息,走规定计算程序,而不会自主思考,选择其他计算方法。一旦题目不做明确要求,则无从下手,致使部分学生出现在该口算的题目中运用笔算,该笔算的题目中运用口算的现象。学生对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深入、透彻地理解后,能够在题中没有计算方法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自主分析数据,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片段二:
把上述可口算的三道题隐去,留以下题:
24×38= 38×57= 21×32=
24×12= 39×12= 26×11=
25×26=
师:乍眼一看,这些题目都应该是使用竖式计算的类别。请同学们联系我们的计算经验,思考一下,这些题里面还有可以口算的题目吗?
生3:有,例如26×11这道题,用小窍门“两头拉一拉,中间加一加”计算,得数为286。
师:不错,根据小窍门计算的方法相当好。大家再想想,其他题目可以口算吗?
生4:21×32也能口算,先计算32×20得640,用640加32,可得计算结果为672。
生5:39×12也能口算,计算40×12得480,再减去一个12,得468。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结合题目中数据的特点和算式的意义,找出计算方法,值得表扬。
生6:之前学过一个数乘两个数的积,和这个数连续乘这两个数是相等的。那么24×12可分解为24×2×6,24×2=48,48×6=288。
生7:我觉得这道题用24×4×3更合适,因为24×4比较容易,我记得答案是96,之后再算96×3得288。
師:将计算题中的两位数拆分为两个一位数相乘计算,能使貌似繁杂、无法口算的算式题变成能够口算的题。具体变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可根据同学们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而定。大家再看看剩下的几道题目,必须用竖式计算吗?有没有办法使用口算呢?
生8:我觉得38×57这道题必须用竖式计算。
生9:我认为24×38这道计算题,虽可化解为38×4×6,但是口算起来仍然很复杂,容易出错,因此还是选择竖式计算的方式。
师:对,当没有简单的方法计算时,仍选择最靠谱的“竖式”计算。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到底该怎么算呢?
生10:遇到能一眼看出结果的计算,则使用口算;遇到不能一眼看出计算结果的计算,可以稍做思考,想想能否拆分成简单的方法,进行口算;如果前两种方法都不行,则选择最“万能”、最“保险”的竖式计算。
思考: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算式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拆分,科学重组,形成与题中数据匹配并与自己计算习惯和能力相当的方法进行计算。良好计算习惯一旦养成,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则会得到明显提高。在熟能生巧的计算方法辨别中,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计算能力。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首先初步判断哪些题可使用口算,哪些题必须使用笔算;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对笔算题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联系自身的计算习惯与经验,生成新的口算方法,从而超越学生认为的“竖式计算为最佳计算方法”的理解 [3]。
总之,“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每一种计算都有常规的方法。当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常规的计算方法之后,还要打破竖式计算为最优计算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把自身已有的计算经验使用于计算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改造,有效地提升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春梅.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10(39).
[2] 张丹. 以数的运算为例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07).
[3] 敏钦斯卡娅. 算术教学心理学[M]. 孙经灏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