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辉永
摘要: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几点做法。一、首先,老师要指导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保证农村小学生有丰富的、充足的阅读书籍。 二、创设阅读环境,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果有家、校联合、社会力量、有识之士爱心支持等这么多方面的支持,那么,我们的课外阅读将开展得蓬蓬勃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在快乐阅读中去吸收营养,陶冶情操。
关键词: 学生;阅读;课外;农村;书籍
2018年春季学期,我参加了那梭镇小学部的《新形势下德育在阅读教育中的渗透策略》这一课题研究。研究利用阅读文学作品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研究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阅读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熏陶感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学观察、个人谈话、家庭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几个问题:一、缺少老师的指导。主要是有的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认为与课文学习无关,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有重要意义。二、缺乏家庭的支持。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没有藏书,没有专门供学生学习、读书的房间,都是混杂使用。大多数家长也不支持学生看课外书,认为占用学习、做作业的时间。三、缺乏阅读的书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来源比较单一,很多小学生除了课本就没有其他的阅读书籍,有一些同学自购阅读书籍,却不懂得交流阅读,扩大阅读书籍来源。四、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很大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读书可以达到知识积累、情感熏陶、开阔视野等等,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几点做法。
一、首先,老师要指导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保证农村小学生有丰富的、充足的阅读书籍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知识积累,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领会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染文学作品表达的正能量,进而促进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所以,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如下:
(一)讲做法
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后,利用空余的时间,自主进行阅读课外书的个人行为。进行课外阅读,首先处理好与学习相冲突的矛盾,一定要利用完成学业的空余时间,不能看得入迷了,占用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其次,要选择适合我们自己阅读的书籍,选择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书籍,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选择富有哲理的经典文化等。再次,要掌握好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达到阅读学习的目的。
(二)提要求
为了让学生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老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课外阅读的简单要求。如:1、每天要利用30分钟的时间读一读课外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2、每月要阅读2-5本课外书。3、阅读后,要写读书笔记,记录读书的收获。4、同学之间经常交流读书的所得,交换阅读书籍,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充足的阅读书籍
丰富的、充足的阅读书籍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首要条件,农村小学生因条件有限,阅读书籍来源单一,数量少。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阅读书籍,扩宽知识面。具体可以这样做:
1、在班级设立“红领巾”读书角
这是我们传统的做法,在笔者读小学时,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当然,笔者当时读的是城镇小学,农村小学因条件、师资,这一方面做得不够。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不同以往。具体做法:班里每个同学都从家里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或家里条件允许的,捐献一些课外书,老师们也捐献有一些书籍等。在班级一角设立读书柜,收藏同学们的阅读书籍,指定专人管理,爱护好每一本书籍,同学们都可以借阅。
2、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教育均衡的发展,农村小学也有了图书室、阅览室,国家也按每人30本的标准配套了门类齐全的各种书籍,图书室、阅览室是全天候开放的。国家的这一举措,解决了农村小学生阅读书籍贫乏的困境。而教师要与时俱进,指导学生利用好图书室、阅览室这一宝贵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引导学生进入图书室、阅览室,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寻找能帮助自己学习的工具书等。
3、同学之间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交换心得体会,交换阅读书籍
为了解决获得阅读书籍的多渠道,也可以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或互相推荐阅读书籍。这样即可以让学生获得多层次的课外阅读书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进、团结友爱的感情,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二、创设阅读环境,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贤人的教诲,就是说做什么事情,興趣是最重要的。农村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兴趣的形成首先源于指向性的行为,正是有了这些指向性的行为,才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关注,进而因这些指向性的行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体验到事物的内在美,从而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引发自行行为。因此,要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创设阅读环境,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学校是读书育人的圣地,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合力打造一个“书声琅琅”的书香校园。加强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指导,提出适合各年级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要求,引导学生爱书、读书,进而併发出对阅读书籍的兴趣。
其次,班级是学生每天进行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老师与学生要齐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读书环境。教室要整洁大方,学习环境文化的布置,渲染爱读书的特色。例如:利用学习园地、宣传栏、壁画等都可以以宣传读书、劝学为主题;还有班级“红领巾”图书角的建设,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用的书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阅读兴趣。
再次,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地。农村学生的家庭大都没有学生自己学习的单独空间,多数是生活起居与学习混合使用。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倡议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单独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供学生快乐的学习与阅读。
(二)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确立学生的阅读要求、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制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又贪玩,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离不开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课外阅读要求,每天用30分钟阅读课外书,每月阅读2—5本课外书等。同时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每个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汇报活动,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用这些固定的指向性行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自行行为,形成约定俗成的课外阅读制度。
2、多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的评比、竞赛活动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离不了正面评价。小学生心理素质还没成熟,他们的行为需要得到老师或别人的肯定,这样他们才能树立信心,继续前进。而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的评比、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如:每个月评出几位“阅读达人”进行表彰,看谁阅读的课外书籍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全校开展一两次“读后感”征文比赛,择优獎励。可先开展班级征文比赛,再开展全校性的征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开展“我读过的一本好书”或“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感”等读书主题演讲活动。开展形式也是先班级,再到全校的。营造一种“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学风、校风,让人人都“爱书、读书”,满怀热情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的阅读行为,但如何发挥课外阅读在学生的知识积累、德育的渗透、品格塑造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达到阅读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取决于学生有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掌握阅读的方式,形成习惯
阅读书籍的方式多如牛毛,笔者认为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1、粗读
粗读就是快速的读,抓住书籍的几个要点(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等)把书浏览一遍,对全书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或者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粗读是精读的前奏,学生首先通过粗读,感知书籍有没有精读的必要。
2、精读
精读即从头到尾,对书籍进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慢慢品读,把握文章结构,了解全文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僻字词,圈点疑难的地方,达到对阅读书籍内容的全面、透彻的理解。一句话,阅读要“求细、求深”。
3、跳读
当阅读书籍遇到难点时,可以借助工具书、电脑等查询解决。但也可采用跳过,阅读后面的方式。跳读往往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跳过了,在后面阅读时,却弄明白了前面的疑问。所以,阅读时使用“跳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重读
重读是有选择的读,也可说是略读。只阅读书籍的精华部分或节选适合自己的、有帮助学习用途的等部分,不是对看过的书,再看一遍。重读相对于一些篇幅长的书籍常用。
(二)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要注重思考,提倡“不懂就问”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想”是我们课内外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边读边想”,思考作者的写作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能帮助解疑的人请教,“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会运用“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毛主席在指导人们读书时,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而陈毅元帅小小年纪就懂得读书时,在书上标点自己会的、不会的、需要请教的地方。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运用“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其中“圈、划、点”可以标出学生不明白的、需要请教的、认为写得好的等地方。“注、评”是高一层次的阅读方法 ,对书中的某一内容、观点等,有看法、有收获就在旁边写出来。“摘”就是写读书笔记,以下有详述。
(四)指导写读书笔记
有调查表明:阅读一本书,如果只是用眼看,三天后,即使记忆力很好的人,对书本的记忆力也只剩3%,只能粗略的记住书本的大概内容,细节无法复原。所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同时可以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怎么做呢?
1、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
指导学生对书籍进行精读,在对阅读内容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圈划出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好段,把它们摘录下来,加强课外阅读知识积累,扩宽知识面,学以致用,为写作文打好写作基础。
2、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
同样,指导学生首先对课外书籍认真品读,了解、理解阅读书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再进行归纳概括,写出提纲笔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读后感)
批注是高层次的阅读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研读时,对阅读中,有感悟的地方要及时在一旁写出批注,以便记录下大脑中闪现的灵感、智慧的火花。再以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创作一篇优美的读后感,从而达到阅读教育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指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应根据本校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最好家、校联合,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有识之士爱心支持等。如果有这么多方面的支持,那么,我们的课外阅读将开展得蓬蓬勃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在快乐阅读中去吸收营养,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马晓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问题探析》[D]. 吉林师范大学, 2013.
[2]彭丽辉.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 广东省揭西县河婆街道东风小学, 2014.
[3]夏冬梅.《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初探》[D]. 文学教育(中),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