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莹
(通化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吉林 通化 134000)
“学案导学”指的是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以“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有效落实[1]。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以时间为横轴,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包括出原计划、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接诊时诊断、入院指导等而制定的日程计划表,以促使患者获得最佳照顾服务,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康复延迟[2]。本文即分析了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 以2018年1月-12月为时间段,选取外科护理学生60名,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名。两组均已完成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病理、药理、生理、护用解剖等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两组年龄、前期考核成绩、授课教师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为:(1)学案编制。对《外科护理课程》教材、外科护士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护理职业特点,对有关参考书广泛阅读,结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水平,对知识内在联系、学习难点、重点、要求、目标等进行确定,然后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学案进行合理编制,主要内容为自我评价、能力拓展、工作任务、课前实践、课前准备、学习任务描述、案例导入等。(2)学习过程。在教学前1 wk将相关疾病的学案以及临床护理路径表发放给学生,并为其提供社区或社区见习机会、PPT课件、教学录像等,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学生,并指导其参与学案有关内容的填写,注意结合临床见习、查阅资料、讨论等合理完成。也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在外科模拟病房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则需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并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理论成绩(经理论考试评定,满分100分)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文中计量数据可采取t值进行检验,文中计数数据可采取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评定组间差异。
在理论成绩上,观察组(81.4±9.5)分优于对照组(75.3±9.1)分,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0.0%,观察组为96.7%,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对比
在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并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依据,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内容,并完成若干个护理路径中的具体“工作任务”,从而有效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和知识[3]。通过在教学方法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学生践行“以患者为本”的医护理念,且可促使其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还能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情感。同时以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手段还能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能及时反馈,从而提升外科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4]。本文的研究中,在理论成绩上,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0.0%,观察组为96.7%,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又可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